众圣演世教,金仙独圆成。
徒缘异形范,乃复遭讥评。
幽居览物化,且复究吾形。
捐书守寂寞,万化归无生。

注释:

感遇二十五首: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组诗,共二十五首。

金仙:道教中的金丹仙人。

独圆成:独自完成了修炼过程。

徒缘异形范:只是由于形态各异,受到了讥评。

幽居览物化:隐居在深山之中,观察到万物的变化。

万化归无生:所有的变化最终都归于虚无,即万物皆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道士隐逸生活和追求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道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向往。

首句“众圣演世教,金仙独圆成”展现了道士们遵循着古老的教义,通过修炼达到圆满的境界。这里“众圣”指的是众多道士,而“金仙”则是道教中的一种高级修炼者。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只有金仙能够独自完成修炼过程,体现了道士们的非凡之处。

第二句“徒缘异形范,乃复遭讥评”则揭示了道士们因形态各异而被世人误解,甚至遭受讥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士形象的看法和态度。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选择继续追求真理。

第三句“幽居览物化,且复究吾形”描绘了诗人隐居深山、观察万物变化的情景。在这里,诗人通过隐居的方式,深入探索了道的本质和万物的变化规律。这种隐居不仅是为了修行,更是一种对世界的深入理解。

第四句“捐书守寂寞,万化归无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道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远离世俗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才能更好地领悟道家之道。同时,他也认为万物的变化最终都将回归到无生状态,即一切皆是空幻。

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和追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它不仅反映了道士们在修炼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也表达了他们对道的追求和坚持。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深化了对于道的理解。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充满了哲理意味,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