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前林,壮士中夜兴。
感此岁月晚,白发来无情。
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
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
天衢白日开,致主皎丹诚。
岂怀富贵念,但愧稷契朋。
栖迟客淮海,忧患相缠婴。
憔悴消壮气,饥寒费经营。
心期与外物,易失常难并。
萧条为斗粟,贫贱洛阳城。
我生亦有命,荣辱复何惊。
但惊岁律遒,慷慨怀平生。
呼儿致浊酒,长啸视青冥。
醉为梁父吟,吟终谁为听。

【注释】

1、前林:指朝廷。2、壮士中夜兴:指在深夜里,有壮志的人士奋发兴起。3、屈贾:指西汉辞赋家屈原与贾谊。4、斗粟:一斗米,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斗。5、梁父吟(līnɡ):即《梁父吟》,是一首古琴曲名。6、谁:疑问代词,指诗人自己。

【译文】

秋风劲吹着树林,壮士在深夜中振作精神。感叹人生年华已逝,白发悄然爬上了鬓顶。年少时饱读诗书,心中充满壮志豪情。口中谈论霸王之略,气势如虹霓横贯天际。天路光明正大,一心辅佐君主,报效国家。哪里还想着荣华富贵的事,只是惭愧于稷和契的交情。我栖身在淮海一带,忧虑缠身,无法摆脱。消磨掉壮志豪气,饥寒困顿,经营生计。心念世事,却常常失去平常之心,难以做到内外合一。萧条落寞如同一斗米价,贫贱的生活,就像洛阳城里的穷人,穷困潦倒。我这一生的命运早已注定,荣华富贵又有何可惊奇的呢?但只感叹岁月流逝,慷慨激昂地回忆平生。呼唤儿子斟上浊酒,长啸一声,放眼看那青天。醉后弹起《梁父吟》,吟完谁还能听见呢!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壮志难酬、感慨时运不济的七言律诗。诗中作者以沉郁顿挫之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愤之情。

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壮士激扬文字之时;后六句写壮士怀才不遇之后。

首联“西风吹前林,壮士中夜兴”两句,开宗明义,点出“秋怀”,表明壮士的胸怀与胸襟。“前林”,犹言朝廷,这里借喻自己的政治抱负所在之地。“中夜兴”,指半夜起床,抒写作者壮志未酬、激愤不平的心情。

颔联“感此岁月晚,白发来无情”两句,进一步写“秋怀”。“感此岁月晚”,是说自己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白发来无情”,则是说时光虽然无情,但白发却是有意。这既是自伤,也是自嘲,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心情。

颈联“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两句,承上启下,从“感此岁月晚”生发开来,写出壮士年轻时怀抱壮志、意气风发的情怀。屈贾,是指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和西汉大臣贾谊,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人物。“争”,是争胜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年轻时就立志要像屈原和贾谊那样,施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

以下各联都围绕“秋怀”这一中心展开,抒发了壮士壮志难酬、感慨时运不济的情感。

尾联“栖迟客淮海,忧患相缠婴”两句,写壮士身处困境,生活艰难。“栖迟”,意思是停留、暂歇。“栖迟客淮海”,指壮士暂时寄居在淮海之地。“忧患相缠婴”,意为忧愁和困难接踵而至,让人无法解脱。这句诗既写自己的处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最后一联“憔悴消壮气,饥寒费经营”两句,写壮士因愁苦而身体消瘦、意志消沉,生活困顿,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持。“憔悴消壮气”,是说自己因为长期忧患而变得体弱多病、意志消沉。“饥寒费经营”,则是说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忍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心期与外物,易失常难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心期”,是说心中所期望的目标或追求。“外物”,指外在的事物或现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的理想与外界事物相比,容易改变无常,难以兼得。诗人用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和内心感受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其情感深沉而真挚,思想内涵丰富且深刻,堪称唐代七言律诗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