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云蔽南山,远见山雨白。
我行山之北,便与云雨隔。
西风来如奔,零乱云物拆。
驱除信果决,滂霈绝馀滴。
收雷如归师,蹄辙度南碛。
群峰涌地出,掀荡无留碧。
暮投三乡寺,落日在东壁。
钟鸣高阁晚,野迥见归翼。
还家晚川静,秋月未生魄。
聊资览物态,应用慰行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城渡口,遥望洛河上游三乡寺一带的壮丽景色。全诗以景起,情随景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第一句“重云蔽南山”,写出了山的雄伟和云雾的厚重,为下文描写山雨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远见山雨白”,通过视觉形象,写出了山雨的洁白,也暗示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第三句“我行山之北,便与云雨隔”,写出了诗人行走在山的北侧,与山雨相隔的情况。这里的“与云雨隔”既表达了诗人对山雨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
第四句“西风来如奔,零乱云物拆”,写出了西风的猛烈和云物的零乱,为下文描写山雨的狂暴打下了基础。
第五、六句“驱除信果决,滂霈绝馀滴”,“驱除信果决”写出了山雨的果断和迅猛,“滂霈绝馀滴”写出了山雨的磅礴和壮美。
第七、八句“收雷如归师,蹄辙度南碛”,“收雷如归师”写出了山雨的壮观,“蹄辙度南碛”写出了山雨对大地的影响。
第九、十句“群峰涌地出,掀荡无留碧”,“群峰涌地出”写出了山峰的壮观,“掀荡无留碧”写出了山雨对大地的洗涤。
第十一、十二句“暮投三乡寺,落日在东壁”,“暮投三乡寺”写出了诗人投宿三乡寺的情景,“落日在东壁”写出了夕阳的美丽。
第十三、十四句“钟鸣高阁晚,野迥见归翼”,“钟鸣高阁晚”写出了寺庙的宁静和美丽,“野迥见归翼”写出了归鸟的欢快。
最后一联“还家晚川静,秋月未生魄”,“还家晚川静”写出了夜幕降临后,家乡的宁静,“秋月未生魄”写出了秋天的月色。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