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注释】

众生:指所有有情众生。瞻(zhān)——敬仰、观看。窣堵(sūdù)——塔名。回向:佛经中,“回向”指将所修行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大觉身:佛之真身。内顾:自视。六尺躯:六尺高的人形。无诸尘:没有尘埃、污垢。

【赏析】

《礼法门寺真身塔颂》,全称《大唐故国公赠太尉上柱国郑国公礼部尚书行武成县开国男张仁愿碑颂》。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七九六年),当时郑仁愿已死,其子张齐贤奉敕撰文。

文章以礼佛为由,极力赞颂了这位大和尚的功德,歌颂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和佛法的庄严神圣。

第一句“众生瞻窣堵”,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都在仰望这座佛塔,表示出对佛的崇敬之情。“瞻”字是仰望的意思,而“窣堵”是指塔,所以这句话就是“众生都在仰望这座塔”。

第二句“回向大觉身”,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都将他们的修行回向给佛,也就是他们将自己的功德和智慧都奉献给了佛。“回向”在这里是奉献的意思,而“大觉”指的是佛的真身,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众生都在把他们的修行奉献给佛”。

第三句“内顾六尺躯”,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都在自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他们都在自视他们的身躯。“内顾”在这里是自视的意思,而“六尺躯”指的是人的身躯长度,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众生都在自视他们的身体”。

第四句“一雨无诸尘”,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在下雨的时候都没有一点尘埃,也就是说他们在下雨的时候都没有一点烦恼。“一雨”在这里是下雨的意思,而“诸尘”指的是各种烦恼,所以这句话就是说在下雨的时候他们都是没有烦恼的。

这首诗赞扬了佛的慈悲和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修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让他们都能得到解脱。这也是佛教的一种基本教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