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秋月助光辉,飘泊春风溅客衣。
百尺水晶帘不卷,数峰巫峡雨长飞。
羽觞修禊行将近,蜡屐登山定不稀。
自恨云岩迹如扫,仗君借眼瞩芳菲。

【注释】:

  1. 题滴水岩:诗题。滴水岩在今重庆市北碚区西南,有“一里水帘”,为著名景点。
  2. 朦胧秋月:朦胧,形容秋天月光如烟似雾。
  3. 飘泊春风:指游人随风而动,行踪无定。
  4. 水晶帘:喻瀑布。卷:收缩。
  5. 巫峡雨长飞:巫峡:三峡之一,在今湖北省西部。长:长久,持续不断。
  6. 羽觞修禊:古代风俗,以酒祭地求福。羽觞:古时酒杯。
  7. 蜡屐登山:用蜡制成的鞋,登山轻便。
  8. 自恨云岩迹如扫:自恨,自责。云岩:指云台观。
  9. 仗君借眼瞩芳菲:仗,凭借。瞩:注视。芳菲:芳香美好之物,这里指美景。
    【赏析】:
    《题滴水岩》,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滴水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朦胧秋月助光辉,飘泊春风溅客衣。”起句写山月与秋风。山月本属静物,但因风拂,其光便显得朦胧起来;秋风吹来,使人感到阵阵凉意,仿佛也加入了对游人的吹拂。这两句从感觉上写出了山月、秋风与游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次句写春雨。春天的雨来得快,去得急,像一阵风掠过水面,不留痕迹。诗人抓住这一点,把春雨拟人化了,说它像飘泊的游子一样,不时地溅湿着游客的衣服,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颔联:“百尺水晶帘不卷,数峰巫峡雨长飞。”颈联承上启下,点明题意。诗人由眼前之景生发想象,设想出一幅优美的画景。百尺高的水晶帘,当风雨到来之时,不卷起遮拦,任由风雨直泻下来。这样的景象,既突出了山的高峻、水的湍急,又烘托出诗人观赏时的惊喜、激动心情。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境内。巫峡两岸奇峰耸立,云雾缭绕,景色优美迷人。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巫峡的山峦,从而表现出自己对巫峡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尾联:“羽觞修禊行将近,蜡屐登山定不稀。”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妙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饮酒作乐。大家举杯相庆,尽情欢乐。同时,诗人还想到自己要登上高山,去欣赏美丽的风景。于是,他拿出一双轻巧的鞋子,准备登高远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通过对滴水岩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