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持酒且休行。云树几程程。眼看檐牙,手搓花蕊,未必两无情。
拓夫滩上闻新雁,离袖掩盈盈。此恨无穷,远如江水,东去几时平。
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韵
云树几程程,眼看檐牙,手搓花蕊,未必两无情。拓夫滩上闻新雁,离袖掩盈盈,此恨无穷,远如江水,东去几时平。
赏析:
张先的这首诗《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韵·般涉调》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听歌、持酒、眺望云树、搓弄花瓣等一系列动作与心理活动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其中“未必两无情”一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而“此恨无穷,远如江水,东去几时平”则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诗歌开篇即以“听歌持酒且休行”引入读者视野。这里的“听歌”不仅意味着聆听旋律,更象征着心灵的慰藉,而“持酒”则暗示着在别离之际寻求一种解脱或慰藉。然而,紧接着的“几程程”却让人感受到行程中的漫长和艰辛,似乎每向前一步,都充满了不易。
作者的视线转向了眼前的景致:“眼看檐牙,手搓花蕊”。在这里,“檐牙”可能指的是檐角的飞翘部分,给人以向上延伸的感觉;“花蕊”则代表了自然界中最为娇嫩美好的事物。然而,即便是这些细节之处,也难以掩盖诗人心中的情感波动。这种矛盾的情感状态,既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接受,又是对未来希望的憧憬。
随后,诗篇转向更为具体的动作描写:“拓夫滩上闻新雁”,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站在宽阔的江边,远眺天际。新雁的出现预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触动了诗人心中的乡愁。“离袖掩盈盈”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离别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伤感,更有无法言说的心痛。
整首诗以“此恨无穷,远如江水,东去几时平”作为结尾。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所描述情景的总结,也是对整个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它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伤,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恐惧和不确定。
张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让读者不禁沉思:人生虽短暂,但情感却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