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辅连岁旱,耕地千里赤。
官家放租税,犹有道边瘠。
群国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听久寂寞,民意转凄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龙殛。
雨师偃其旁,惊起振厥职。
不复计多寡,倾泻信朝夕。
入地知几犁,地上但盈尺。
渹如三峡注,那辨四檐滴。
落势曾未停,庐井反忧溺。
始知天公难,不易人愿适。
举头告风伯,速吹湿云坼。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
俾民布新种,来岁饱麰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苦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旱灾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1. 关辅连岁旱,耕地千里赤。(关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译文:关辅地区连续几年干旱,千里沃野一片赤红。
    注释:关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连年旱灾,导致千里沃野一片赤红。

  2. 官家放租税,犹有道边瘠。(官家:指官府)
    译文:官府放租税,但路边仍有贫瘠之地。
    注释:官府为了减轻贫民的负担,放租税,但路边仍有贫瘠之地,反映出农民生活的艰辛。

  3. 群国乞膏雨,童巫叫蜥蜴。(群国:指各地诸侯国)
    译文:各国都祈求雨水,巫师们召唤出蜥蜴。
    注释:各国为了祈求雨水,纷纷派遣巫师,召唤出蜥蜴,反映了人们对旱灾的无奈和恐慌。

  4. 神听久寂寞,民意转凄恻。(神听:指神灵听取民意)
    译文:神灵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民众的心情开始变得凄恻。
    注释:神灵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人们的诉求和愿望,而民众的心情也开始变得凄恻,反映出旱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龙殛。(天公:指老天)
    译文:老天突然闭上了眼睛,一声怒喝让龙遭受了惩罚。
    注释:老天突然发怒,让龙遭受了惩罚,反映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6. 雨师偃其旁,惊起振厥职。(雨师:指降雨之神)
    译文:雨神在旁边安静下来,被惊醒后恢复了职责。
    注释:雨神在旱灾发生时,原本就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但经过一番折腾后,最终恢复了职责。

  7. 不复计多寡,倾泻信朝夕。(不复计:不再考虑)
    译文:不再考虑数量多少,倾泻就像朝夕一样。
    注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降雨,这就像是日夜不停的倾泻。

  8. 入地知几犁,地上但盈尺。(入地、地上:比喻降雨的程度)
    译文:渗入土地的有几犁深,而地面上只有一寸深。
    注释:降雨的程度有限,只能深入地下几犁深,而地表上的积水只有一寸深,反映了旱灾对土地的严重侵蚀。

  9. 渹如三峡注,那辨四檐滴。(渹如:像瀑布一样)
    译文: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哪里分辨出来四檐滴答的声音?
    注释:如同瀑布一样的雨势,让人无法分辨出四檐滴答的声音,反映了暴雨的力量。

  10. 落势曾未停,庐井反忧溺。(落势:降雨的势头)
    译文:降雨的势头从未停止过,反而让农舍里的井感到忧愁,担心被淹。
    注释:虽然降雨的势头已经减弱,但农舍里的井却因担心被水淹而感到忧愁。

  11. 始知天公难,不易人愿适。(始知:才意识到)
    译文:这才意识到老天爷也是很难对付的,人们的愿望很难实现。
    注释:在经历了多次降雨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老天爷也是很难对付的。

  12. 举头告风伯,速吹湿云坼。(举头:抬起头)
    译文:我举起头来告诉风伯,快点吹干湿润的云层吧。
    注释:面对持续的降雨,诗人不得不抬起头向风伯求援,希望它能快点吹干湿润的云层。

  13.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却还:收回)
    译文:收回秋天的阳光,沿着阡陌继续前行。
    注释:在经历了一次降雨后,诗人又重新获得了秋日的阳光,继续前行。

  14. 俾民布新种,来岁饱麰麦。(俾民:使民众)
    译文:让民众播种新种,来年能够吃到饱满的麦子。
    注释:通过及时的降雨和合理的耕作,让民众能够播下新种,期待来年能够丰收。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挑战,同时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诗人通过反复的运用“雨”这一意象,将旱灾的严重程度和降雨的短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又有对人民的同情;既有对旱灾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希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