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榛日莫倚筇时,叹息危亭北海碑。
后辈但知尊字画,当年不得戍边垂。
岂关贝锦能成祸,只恐干将不自奇。
杜老惜才千古意,如今谁咏六公辞。
在茂密的荆棘中,白天无法依靠长竹支撑身体,只能叹息北海碑亭的危险。
后辈但知尊字画,当年不得戍边垂。
岂关贝锦能成祸,只恐干将不自奇。
杜老惜才千古意,如今谁咏六公辞?
诗句注释
- 荒榛日莫倚筇时:荒草丛生,天色已晚,只能依靠手杖行走。
- 叹息危亭北海碑:对北海碑亭感到遗憾,因为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 后辈但知尊字画:后代的人只知道欣赏字迹的美,而忽略了碑文的意义。
- 当年不得戍边垂:当年的戍边任务未能成功完成。
- 岂关贝锦能成祸:是否是因为贝锦(指华丽的服饰)导致了祸患的发生。
- 只恐干将不自奇:担心干将这样的人才被埋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 杜老惜才千古意:杜甫对人才的爱惜之情流传千古。
- 如今谁咏六公辞:现在还有谁能像杜甫那样咏唱六公(指六朝的文人)的诗篇呢?
译文
在茂盛的荆棘中,白日已尽,只能依靠手杖行走。感叹北海碑亭的危险,因为上面的字迹已变得模糊不清。后人只知道赞美字迹的美丽,却忽视了碑文的真正含义。当年未能完成戍边的重任。难道是华丽的服饰导致了祸端?只是担忧像干将这样的人才被埋没,没有充分发挥出他的价值。杜甫对人才的爱惜之情流传千古,但现在又有谁能够像杜甫一样吟诵六公的诗篇呢?
赏析
《读李邕碑》是宋代张栻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李邕碑的解读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海碑亭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情绪。同时,通过对后人的批评,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忽视和误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