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
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
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
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
巅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
神光不破幽暗恼,山鬼空作离骚吟。
我来俯仰一慷慨,山川良昔人民今。
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长啸一声下山去,草木为我留清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的内容是描写了他在登大茅峰时的感受和所见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
“杖藜”是一种手杖,古代文人常用它来代指自己的行走。这里的“绝顶”是指山峰的最高处,而“穷追寻”则表示诗人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寻找、探索。“青山世路”则指的是世间的道路,这里暗示诗人在山路上所经历的一切。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
“碧云”通常用来形容天空中飘浮的云朵,这里可能是指山间的云雾。“遮断天外眼”表示云雾遮住了诗人的视线,让他感到有些迷茫。“春风吹老人间心”则表示春天的风拂过诗人的心田,使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
“大龙”和“小龙”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动物。“宝剑化”和“明珠沈”则分别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变化和沉沦。宝剑化可能是指动物化为人类,或者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的消失;明珠沈则可能是指动物的死亡或者沉没。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
“玄帝鼎”和“秦皇金”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器,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神秘力量。“无人更守”和“有客欲问”则表示在这些神秘力量面前,人们无法保持平静,而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巅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
“巅崖”和“古洞”都是指山崖和山洞,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危险和未知。“谁念受辛苦”表示人们对这些危险的担忧和恐惧;“未易潜幽深”则表示这些危险的地方不易被发现,需要深入才能找到答案。神光不破幽暗恼,山鬼空作离骚吟。
“神光”和“离骚”都是古代文学中的象征,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光芒和诗意。“神光不破幽暗恼”表示即使在黑暗中,也有光芒存在;“山鬼空作离骚吟”则表示山中的鬼怪只能借助诗歌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愤怒。我来俯仰一慷慨,山川良昔人民今。
“俯仰”是指上下左右的动作,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感叹。“慷慨”表示诗人的心情激昂;“山川良昔人民今”则表示过去的山川美景现在仍然存在,而曾经的人们也已经不复存在。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安得”表示如何得到,“长松撑日月”表示想要有一根长松可以支撑天地;“华阳世界收层阴”则表示想要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可以隐藏自己,躲避世俗的纷扰。长啸一声下山去,草木为我留清音。
“长啸一声”表示诗人在下山时发出的豪迈之声;“草木为我留清音”则表示尽管他已经离去,但山上的草木仍然保留着他的足迹和声音。
这首诗的赏析: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在攀登大茅峰时的感受和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同时又不失细腻的观察力。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