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寒流、碧萦衣带,高台平与云倚。燕来莺去谁为主,磨灭谪仙吟墨。愁思里。待说与山灵,还又羞拈起。箫韶已矣。甚竹实风摧,桐阴雨瘦,景物变新丽。
江山在,认得刘郎何寄。年来声誉休废。英雄不博胭脂井,谁念故人衰悴。时有几。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兴亡过耳。任北雪迷空,东风换绿,都付梦和醉。
【注释】
凤凰台:相传春秋时,楚人宋玉曾游于此地。后因以“凤凰台”泛指名胜古迹所在之地。刘郎:这里用典,指作者自己。
碧萦衣带:形容衣服的颜色青翠如碧绿的丝带。衣带,衣襟,衣带上系着腰带。平与云倚:和云一样高。云倚,云彩靠在山崖上。
燕子来了,黄莺去了;谁还能主宰这里的风云?我只好磨灭了屈原的诗篇。
愁思里:在忧愁思念之中。
箫韶已矣:吹箫鼓瑟的音乐已经结束。箫韶,指古代帝王所奏的乐章,多用来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竹实风摧,桐阴雨瘦:比喻草木枯荣无常。竹实,竹子的果实;风摧,风吹落;桐阴雨瘦,梧桐树阴下细雨更加显得稀疏瘦弱。
刘郎何寄:刘郎,即刘禹锡,这里用典,指作者自己。
声誉休废:不要废弃自己的名声声誉,要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
英雄不博胭脂井:英雄不要沉迷于追求美女,胭脂井,传说中美女西施的井,用来喻指美女。
故人衰悴:老朋友衰老憔悴。
时有几:有时。
凤去台空:凤凰离开凤凰台后,台上空无一人。
莫厌频游此:不要厌倦来此游览。
北雪迷空:北边的雪花飘飞,遮蔽了天空。
东风换绿:春风送来了新的气息,使万物复苏。
梦和醉:指梦境与酒醉,形容人生如梦如醉。
【译文】
枕着清凉的江水,衣带随风飘拂。登临凤凰台,高高地与云朵相依。燕子、黄莺飞来飞去,不知谁是这里的主客?消磨尽诗人的诗篇,留下一片哀愁!
想当年,我在此地吟诗作赋,抒发豪情壮志,如今却只能对着山川诉说衷肠。江山依旧,只是人事已非,刘郎何寄?岁月无情,年华老去,声誉不再显赫。英雄不要沉迷于求取美人,谁还怀念我这个衰老之人?
有时,我会来到这凤凰台上,独自凭吊。不要厌倦来此游览,这里有无尽的风光美景。北边的雪花飘飞,遮住了天空;春风吹来新的生机,万物苏醒。
梦醒之时,一切都已过去,只有心中的回忆与酒醉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词的上片写登高所见之景,抒写作者登高远眺时的悲凉情怀。下片写登高所见之物,抒发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写诗人登上凤凰台,面对青山白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颈句承前启后,由物及人,写出了自己在凤凰台所见的情景:燕子来了,黄莺去了,不知谁才是此地的主人。这句诗表面上看似闲笔,实则暗藏深意。因为燕子黄莺都是鸟,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没有人能够主宰它们的行踪和命运。而诗人呢?他却是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为,所以才会发出“谁为主”的疑问。这种发问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愁思里,待说与山灵,还又羞拈起。”这三句是说:在忧愁思念之中,我打算向山神诉说心事,但又怕山神耻笑我。这一句既写自己的处境,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箫韶已矣”,意思是说:那些吹箫弹琴的音乐已经停止了。箫韶,指古代帝王所奏的乐章;萧韶已矣,意思是说这些音乐已经结束了。这一句是说自己在凤凰台上所见的景色,也隐喻了当时社会政治上的腐败和黑暗。
“竹实风摧,桐阴雨瘦。”二句是说:那些树木的叶子被风吹走了,梧桐树的阴影也被雨水打湿了。这两句既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是比喻诗人自己的命运变化。
过片三句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啊刘禹锡,你在哪里?为什么你就这样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句表面上是在问朋友刘禹锡的踪迹,实际上是在自叹身世。刘禹锡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而被贬谪到连州(今湖南宜章),再贬夔州(今重庆奉节),最后又被贬任播州(今贵州遵义附近)。他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神州”、“汉阙”、“吴越”、“湘流”、“洞庭”等地名都离他目前居住的地方较远,因此他才会感叹“何寄”。
“年来声誉休废”,意思是说:自从被贬谪以来,我的名声并没有受到损害。但是“英雄不博胭脂井,谁念故人衰悴?”意思说:英雄不要沉迷于追求美女。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是说不应该迷恋女色,实际上却是在讽刺那些只顾享乐、不问国家大事的权贵们。
“时有几。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意思是说:有时我还会来到这凤凰台上,独自凭吊。不要厌倦来此游览,这里有无尽的风光美景。这两句是对凤凰台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结尾几句的意思是说:梦醒了之后,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只剩下心中的思念与酒醉相伴。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