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皙少年子,秋郊臂苍隼。
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
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
下鞲诚必获,得俊还复哂。
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
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恻悯。
注释:
白皙少年子,秋郊臂苍隼。洁白的少年,在秋天的荒野上挥舞着苍鹰的臂膀。
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太阳温暖,饥渴的眼睛开始张开。微风拂过,翅膀微微收紧。
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草丛中,鸣叫的鹌鹑被惊吓;蒿丛间,黄雀显得窘迫。
下鞲诚必获,得俊还复哂。放下弓箭,一定能捕获猎物;如果抓到了,反而会嘲笑自己。
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把脑袋打碎,这是罪有应得;吃肉难道是你所忍心做的事吗?
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恻悯。只求短暂的快乐,我的心却深感怜悯。
赏析:
《观放鹞子》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放鹞子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白皙少年子,秋郊臂苍隼”,描绘了一个白净的少年,在秋高气爽的郊外,挥舞着苍鹰的长翼。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那少年在阳光下的身影,感受到了他那份对自由的渴望。
颔联“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与颈联“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紧密相连,进一步描绘了放鹞子的过程。阳光下,少年的双眼渐渐睁开,饥渴感让他的目光变得犀利;微风轻轻吹来,他的翅膀微微收紧,准备随时起飞。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展现了少年放鹞子时的专注与激动。
颈联“下鞲诚必获,得俊还复哂”与尾联“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形成鲜明对比。前一句描绘了放鹞子成功的场景,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否定。诗人认为,虽然捕杀小动物是为了生存,但这种手段并非正义之举。他对此感到愤慨,甚至有些嘲讽自己的行为。
尾联“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恻悯”表达了诗人对于短暂快乐的思考。他认为,生活中应该追求长久的快乐,而不是沉迷于短暂的欢愉。这里的“良恻悯”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观放鹞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放鹞子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生命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