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命出绝域,北至单于庭。
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
尝闻昔时语,南看北辰星。
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

【注释】

授命出绝域:受命出使到边远的异国。

北至单于庭:北行到达汉朝与匈奴交界的地方——单于庭,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一带。

驼鸣沙碛遥:骆驼在沙漠中行进时发出长鸣。沙碛是沙漠地带。

马倦朔风零:指马因长途跋涉而疲乏。

幽州古道:指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到幽州的古道。

胡笳应夜听:夜里听到来自北方的胡人的笛声。

南看北辰星:向南看北斗七星。

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行:如果有机会回来报告,就可以验证天意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刘司勋奉唐玄宗之命赴边疆宣慰,诗人送他到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并作此送别诗。首二句写刘司勋奉命出使北边,“授命”和“出绝域”都说明此行重大。次二句写途中景色和旅途劳顿。第三联写抵达边陲。末联表示祝愿。全诗以送别为题,却写得气势磅礴,波澜起伏,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意,又表现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

诗的前半部分写刘司勋奉命出使。“授命出绝域”,是说刘司勋受命出使极远的地方;“北至单于庭”,是说刘司勋到了匈奴和汉朝边界的地方——单于庭。这两个地名都很有名,前者是汉、匈两个民族斗争最激烈的地方,后者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天新疆境内,是当时西域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来点明刘司勋的出使地点,既突出了这次出行的重大意义,又表明了他面临的艰巨任务。“授命出绝域”三字,把刘司勋的出使使命说得十分明确,使人知道这次出使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也说明了刘司勋是一个能担当重任的人。“北至单于庭”,是说他将要到达匈奴和汉朝交界的地方——单于庭。单于庭是古代匈奴族首领的居住地或活动中心,也是汉王朝同匈奴进行交涉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不仅交待了刘司勋的出使地点,而且暗示了刘司勋的使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正是作者希望刘司勋能够完成使命的原因。

诗的中间部分写路途中的风光和感受。“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两句是说,沙漠里传来骆驼的叫声,远远传来马蹄声,在北方的雪地上留下了蹄印。“驼鸣沙碛遥”,是说在沙漠中听到骆驼的叫声,说明刘司勋是在沙漠中行走,所以叫“驼鸣”。这里的“沙碛”是指沙漠地带,也就是沙漠地区,“驼鸣沙”就是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声音,“沙碛”就是沙漠地带。“马倦朔风零”,是说马匹疲倦了,在朔风中奔跑,被吹得打起旋来。这里的“朔风”是指北风,“马倦”就是马匹疲倦的意思,“朔风”就是北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沙漠中有骆驼和马匹走过,它们发出的响声,在北方的风中飘荡。这两句诗写的都是自然景象,但是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现了刘司勋的艰辛行程。

“幽州古道”五句是写刘司勋到达边陲以后的情景。“幽州古道”,是说刘司勋要经过幽燕一带。“胡笳应夜听”,是说在夜晚听到来自北方的胡人的吹奏乐器的声音。“胡人”是指居住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的统称,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被称为“胡人”。在古代,人们往往将匈奴族称为“胡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夜晚可以听到来自北方的胡人的乐器声音,说明刘司勋已经来到了边陲。“尝闻昔时语,南看北斗星”,“尝闻”是曾经听到的意思,“昔时语”是指以前的话或传说,“南看”是说刘司勋正在观看南方的北斗七星,“北斗”是指北斗星,古人常以它来代表北方。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曾经听到过过去的故事,现在正观看着北方的北斗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曾经听过过去的故事,现在正在进行观察,说明刘司勋正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观察天象。这几句诗写的是刘司勋到达边陲以后的情况,表现了刘司勋的艰苦工作和认真态度。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题的概括。“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行。”意思是说,如果有机会回来报告这件事,那么就能验证一下天命了。“使回”,是指刘司勋回来;“傥可记”,是指或许可以记住;“验天行”,是指验证上天的行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机会回来报告这件事,那么就能验证一下天命了,也就是说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最后一句既是全诗的主题,也是整首诗的总结,表现了诗人对刘司勋的期望和祝愿。

这首诗的特点是气势磅礴、波澜起伏,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自己豁达大度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