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这是第一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八月初九这天早晨起床上厕所时,看到一只乌鸦正在啄食蛆虫的情景。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第二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飞鸟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飞鸟总是比人类更早地开始活动,这让他感到惊讶。同时,他也在思考鸟类中的雌雄差异。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第三句诗,诗人进一步观察到乌鸦不仅不吃腐烂的老鼠,反而去啄食肮脏的厕所里的虫子。这一细节让诗人感到疑惑。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第四句诗,描述了乌鸦吃饱后,爬上高树,张开嘴巴发出噪音的场景。这里的“跋觜”可以理解为乌鸦张开嘴发出的声音,而“噪”则表示乌鸦发出的噪音。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第五句诗,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得知乌鸦的吉凶命运,只能听到它们发出的恶臭。这里的“吉凶非予闻”意味着诗人无法感知到乌鸦的未来,只能通过它们的叫声来判断。而“臭恶在尔躬”则表明乌鸦的恶臭是它们自己造成的。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最后一句诗,诗人提出了一个观点:所有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清洁习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行为中推断出它们的最终结果。这里的“物灵”指的是各种生物,而“自絜”则是指它们保持清洁的习惯。
赏析:
这首诗以乌鸦啄食蛆虫的情景开头,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他观察到飞鸟总是比人类更早地开始活动,这让他很惊讶。接着,诗人又观察到乌鸦不吃腐烂的老鼠,反而去啄食肮脏的厕所里的虫子,这让诗人更加困惑。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得知乌鸦的吉凶命运,只能通过它们的叫声来判断。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清洁习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行为中推断出它们的最终结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