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堂生虚明,未悟追隐吏。
无乃隐非时,唯应喧可避。
移花莫伤根,种竹不改翠。
床中置素琴,亦见陶潜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著名文学家。玄宗天宝年间进士。长安三年(703)任监察御史。后贬为睦州司马。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陷为元载党羽,免职。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名早著,为“大历前盟”,与钱起齐名,号称“钱刘”。其诗题材广泛,主要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五言律诗成就最高。有《刘随州集》四卷。
题目:题吏隐堂
新堂生虚明,未悟追隐吏。
无乃隐非时,唯应喧可避。
移花莫伤根,种竹不改翠。
床中置素琴,亦见陶潜意。
逐句释义及注释:
新堂生虚明
新的堂屋明亮开阔,空无一物,让人感到清新脱俗。
未悟追隐吏
没有领悟到追求隐士的生活。
无乃隐非时
难道隐居不是合适的时机?
唯应喧可避
唯有热闹的地方可以避开喧嚣。
移花莫伤根
不要损伤花朵根部,保持其完整。
种竹不改翠
种植竹子不改变它的翠绿色调。
床中置素琴
在床上放置一张白色的琴。
亦见陶潜意
也体现了陶渊明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新建了一个明亮的新堂,却并没有去追求隐士的生活,反而选择了一个热闹的地方来避开喧嚣。他对花朵和竹子都十分爱护,不会损伤它们,以保持它们的完整性。他在床上放了一张白色的琴,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的这种行为和想法都表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也体现了陶渊明的意境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