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里著仙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词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曾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高志峥嵘局九州

直从人里著仙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

黄绢词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曾折角

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

山是人非白鹤愁

题解:
《题樊汉炳墓》是宋代诗人许奕的作品,通过描绘樊汉炳的生平和成就,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怀念和敬仰。诗中通过对樊汉炳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卓越才华,同时对樊汉炳的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这首诗不仅是对樊汉炳个人的纪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诗意:
在诗的开篇“高志峥嵘局九州”,诗人用“高志”形容樊汉炳的志向远大,而“峥嵘”则描绘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紧接着,“直从人里著仙筹”,诗人将樊汉炳比作仙人,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樊汉炳非凡才华的赞美,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诗句中,“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词高冰雪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樊汉炳作品的深远影响和崇高地位。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因其卓越的智慧和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诗的后部分,“槐里但知曾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樊汉炳一生的光辉与不幸的结局之间的鲜明对照,使得对樊汉炳的缅怀之情更加深沉。

最后两句“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则以悲壮的情感结束了全诗。玉棺夜行象征着樊汉炳灵魂的归宿,而“山是人非白鹤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樊汉炳去世的哀痛以及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不舍。整首诗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对生者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赏析:
此诗通过对樊汉炳生平的追忆,展示了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樊汉炳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价值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所表达出的不仅是对樊汉炳个人的敬仰,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词高冰雪羞”等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樊汉炳作品的深远影响力。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题樊汉炳墓》不仅是对一个伟大文人的颂扬,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启示我们,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文化层面,都应该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追求真理和美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