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莺花满上林,寻芳谁更畏霖霪。
鸣鸠乳燕春欲晚,去马来牛泥自深。
出火星坛方肇祀,联镳乐府按新音。
溶溶九陌皆流水,撩动平生江海心。
【解析】
这是一首和诗。“三月十九日同亨仲按乐大晟”为原唱句,“闻道莺花满上林,寻芳谁更畏霖霪。鸣鸠乳燕春欲晚,去马来牛泥自深。出火星坛方肇祀,联镳乐府按新音。溶溶九陌皆流水,撩动平生江海心。”是和诗内容。
【译文】
听说上林苑的景色已经十分美丽了,谁能比得上这里?春雨连绵,花儿都快要凋谢了。黄莺、燕子在春天也感到有些害怕。骑马的人和赶车的人纷纷来到,泥泞的道路更加难行。祭神仪式开始,乐队演奏新曲。街上到处是流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
三月:农历三月,即阳春三月;十九:指阴历三月十九日。
上林:汉武帝时宫名。在长安城西北。
霖霪(lín yīn):久雨不停。
鹂鸠(yī jiū):黄鹂和布谷鸟。
乳燕:雏燕,初学飞的幼鸟。
去马来牛:指参加祭祀的人。
火星坛:祭神的地方。
联镳(biāo):并列的马嚼子。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名,掌管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汉时有郊庙、鼓吹、相和、平调、清商五类乐府。后世以之指乐府诗。按:此谓应和乐府歌辞。
溶溶:水流声,多形容水声潺潺或流水潺潺。
九陌:指京城大道。
江海心:指胸怀壮志。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三月十九日同亨仲按乐大晟”,是原唱句。“闻道莺花满上林,寻芳谁更畏霖霪。鸣鸠乳燕春欲晚,去马来牛泥自深。出火星坛方肇祀,联镳乐府按新音。溶溶九陌皆流水,撩动平生江海心。”是和诗内容。这首诗写的是三月十九日同亨仲按照乐大晟祭祀神灵的场景。诗人先写祭祀前的准备,然后写祭祀时的热闹场面,最后写祭祀后的感慨。
开头两句“闻道莺花满上林,寻芳谁更畏霖霪。”“闻道”就是听说的意思。“莺花”是指美丽的花朵。“上林”,指帝王的花园。“寻芳”是指寻找美好的景色。“谁更”就是再过没有人可以超过的意思。“畏霖霪”是指担心连阴雨下个不停,怕花受冻。这里说,听到消息说上林的景色已经十分美丽,但谁还能比得上呢?因为连阴雨下个不停,花都快要凋谢了。“鸣鸠乳燕春欲晚,去马来牛泥自深。”这两句是说,黄莺、燕子也在春天感到有些害怕了。“鸣鸠乳燕”都是春天的象征。“春欲晚”,指春天就要结束。“去马来牛”,指参加祭祀的人。“泥自深”,指泥泞的道路越来越深。这两句是说,参加祭祀的人纷纷来到,泥泞的道路更加难行。
第三四句“出火星坛方肇祀,联镳乐府按新音。”“出火星坛”,是说祭祀开始了。“联镳乐府”,指的是参加祭祀的人,他们并列的马嚼子一起走。“按新音”就是按照新的曲调演奏乐器。这两句是说,祭神仪式开始,乐队演奏新曲。
五六两句“溶溶九陌皆流水,撩动平生江海心。”意思是说,街上到处是流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溶溶”是形容水流声音的声音词,多形容水声潺潺或流水潺潺。“九陌”是指京城大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街上到处是流水,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的“江海心”是指心怀壮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街上到处是流水,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的“江海心”是指心怀壮志。
这首诗写的是祭祀神灵的场景。作者先写祭祀前的准备,然后写祭祀时的热闹场面,最后写祭祀后的感慨。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