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火方能熄,心灯不复挑。
猿声传古穴,柏实落枯条。
阒寂苦无寐,淋零已半宵。
更深寒愈重,慵解束薪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次静长老韵(注释:这是一首模仿古人诗歌风格的作品,采用了古风的韵脚和形式)
- 性火方能熄(注释:这里的“性火”指的是内心的冲动或欲望,“方可熄”意味着只有当内心的火焰熄灭时,才能达到某种平静或安宁的状态)
- 心灯不复挑(注释:这里的“心灯”比喻为内心的光芒或智慧,“不复挑”意味着不再去追求那些虚幻的、无法实现的东西)
- 猿声传古穴(注释:猿声指的是山中猴子的叫声,“古穴”可能是指古代的山洞,这里用来象征一种古老而深远的感觉或意境)
- 柏实落枯条(注释:柏树的果实掉落在枯萎的枝条上,这里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或衰老的过程)
- 阒寂苦无寐(注释:阒寂意味着寂静无声,“苦无寐”表示难以入睡,可能是因为内心感到不安或有所思虑)
- 淋零已半宵(注释:雨水落下了一整夜,这里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或夜晚的到来)
- 更深寒愈重(注释:深夜时分,寒冷的感觉更加强烈,这也许是因为外面环境的变冷或内心的感受更为深刻)
- 慵解束薪烧(注释:懒得去整理柴火准备取暖,可能是由于疲倦或不愿意进行这些日常琐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使用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情感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性火”、“心灯”等都寓意着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情感状态,而“猿声”、“柏实”则带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在现代解读中,这首诗也可能被理解为是对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心灵宁静的一种呼吁。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