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绿兮麦齐腰,醴泉山下兮春和柔。有美一人兮山之曲,薜荔屋兮蕙裯。
溪流兮清浏,岚霭兮秾秀。鸟语韵兮清风,花气馥兮晴昼。
山中人兮衮绣衣,泛滥游兮憺忘归。溉千顷兮芳茝,艺百亩兮留夷。
岁暮兮华实,折以遗兮所思。怀渺渺兮何极,时不可兮再得。
丹凤兮飞飞,何两美兮未合。山中人兮忍淹留,皇渴伫兮石田秋。
乐行兮忧违,余心兮焉求。草萋碧兮日婉娩,炯四目兮余袂挽。
披霞缊兮紬琼编,倚仙翁兮与周旋。乐莫乐兮醴泉之墅,役薪水兮公忍余弃。
凌泛景兮从之游,渺下顾兮一稊米。
【译文】
桑树枝繁叶翠,麦子齐腰高,醴泉水潺潺,山下春意盎然。山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住在薜荔屋,蕙草香。
溪水清澈流过,岚雾缭绕,山中鸟语花香。风清日暖,阳光明媚。
山里的人身着锦绣华服,游山玩水乐而忘归。千顷芳草地,百亩留夷田,岁暮收获时,把最美的送给所思之人。
怀想渺渺无际,时光不再,时不待人,一去不复返。
丹凤翩翩飞翔,为什么两人不能双美?山中的人忍心久留,皇渴伫立于石田秋。
行乐却忧违,余心何求?草木茂盛碧绿,太阳温暖婉转。
炯炯双眼,挽起袖口,披霞缊,穿琼编,倚仙翁,与周旋。
快乐莫如醴泉之墅,劳作辛苦也甘愿,公不忍我弃。
从山间泛景,随波逐流,放眼四望,渺小如一粒小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全诗以山居生活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中人的恬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章写山居环境的美好。“桑枝绿兮麦齐腰”,“山之曲”写出了山居的幽静;“薜荔屋兮蕙裯”,则描绘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居图景。
第二、三章分别描绘了山居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清浏”、“秾秀”、“清风”、“花气”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山中环境的清新、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山居人的愉悦心情。特别是“鸟语韵兮清风”一句,更将这种愉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怀渺渺兮何极”一句,则表达了山居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五、六章描绘了山居人的生活细节。如“溉千顷兮芳茝”,“艺百亩兮留夷”,都是山居人勤劳耕作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而“岁暮兮华实”,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居人的丰收喜悦和满足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山居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珍惜之情。
第七、八、九章则通过对山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山居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如“山中人兮忍淹留”,揭示了他们在面对美景时的无奈和留恋;而“皇渴伫兮石田秋”一句,则展现了他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章则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山中人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因此,他希望人们能够像山中人一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美丽和丰富多样的生活乐趣。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