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旟抚方面,簪笔登云衢。
除书无虚日,念子何踌躇。
满堂罗经史,问字无停车。
平明户外屦,接迹叩所需。
定坐为详说,从周述唐虞。
执经退食罢,贝梵颇卷舒。
破魔无坚垒,解髻皆明珠。
危弦寡知音,寂寞空居诸。
成诗远相寄,尺鲤来东吴。
收之巾十袭,永好不可渝。
开缄叹奇决,已作东归图。
闭蕃着空舍,谁辨公车书。

建除一首酬林德祖虙

建旟抚方面,簪笔登云衢。
除书无虚日,念子何踌躇。
满堂罗经史,问字无停车。
平明户外屦,接迹叩所需。
定坐为详说,从周述唐虞。
执经退食罢,贝梵颇卷舒。
破魔无坚垒,解髻皆明珠。
危弦寡知音,寂寞空居诸。
成诗远相寄,尺鲤来东吴。
收之巾十袭,永好不可渝。
开缄叹奇决,已作东归图。
闭蕃着空舍,谁辨公车书。

注释:

  1. 建旟(ju yu):指扬旗。建旟,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开始出征或巡视的意思。
  2. 抚方面:治理一方。
  3. 簪笔:插笔于帽上,表示文官身份。
  4. 除书:任命文书。
  5. 念子:思念儿子。
  6. 罗经史:摆满经史书籍。
  7.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8. 屦(ju):鞋。
  9. 从周:跟随周公。周公,名姬旦,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辅助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鲁国,后世尊称他为“周文王”、“周公”。
  10. 贝梵:佛经。贝,古货币单位。梵,佛教经文。
  11. 破魔:战胜邪恶。
  12. 解髻:解开束发的发髻,这里指整理衣冠。明珠:比喻才华。
  13. 危弦:形容音乐声高亢激昂,如弦乐器紧绷时发出的声音。此处比喻处境艰难,无人理解。
  14. 寂寞空居诸:形容孤独寂寞地生活。
  15. 成诗:指写就的诗歌。
  16. 尺鲤:书信的代称,古代用鱼形的竹简记录信息。
  17. 巾十袭:指包裹信件的丝绸包裹,一袭相当于十层。
  18. 永好:永远保持美好。
  19. 开缄:打开信封。
  20. 已作:已经做某事。
  21. 东归:向东返回故乡。
  22. 闭蕃:封闭门户。蕃,这里指的是家门、家园。
  23. 辨:区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朋友林德祖的酬答之作。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官员在公务繁忙中仍不忘与友人交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两句描绘了官员的忙碌场景和文人的身份特征。”建旟”意为扬旗,象征着开始出征或巡视;”簪笔”则暗示了其文官的身份。这两句不仅设置了背景,也为下文的“念子”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忙碌的公务生活。”除书无虚日”表达了官员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私事的状态;”念子”则是内心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第五至七句进一步描绘了书房中的学习氛围。满堂的书籍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和学问,而“平明户外屦”则暗示了官员工作的辛勤与早起的习惯。”叩所需”则反映了官员处理政务时的严谨态度。

第八句“定坐为详说”,表明了官员在闲暇之余会与朋友深入交流,分享学识与心得。”从周述唐虞”则引用周公辅佐周文王的历史故事,赞美朋友的忠诚与智慧。

第九至十四句则转入对友情的美好祝愿和表达。”执经”意味着持经书教授学生,”退食”则意味着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享受闲暇时光。”贝梵”暗指佛经,”破魔”寓意战胜困难,”解髻”则象征放下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危弦寡知音”则表达了虽身处困境但有知己相伴的感慨。

结尾六句再次强调友情的重要性。”成诗远相寄”意味着诗人通过诗歌传递对朋友的思念;”尺鲤来东吴”则形象地描绘了书信往来的场景;”收之巾十袭”则表达了对这份友谊的重视与珍视;最后一句”永好不可渝”则是对长久友谊的祝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官员忙碌之余不忘友情的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