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
蒸豚
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
注释:
- 嘴长毛短浅含臕:形容蒸豚的嘴形、毛色和肉质特点。
- 久向山中食药苗:指蒸豚长期在山林中觅食草药。
- 蒸处已将蕉叶裹:形容蒸制过程中,用蕉叶包裹着蒸豚。
- 熟时兼用杏浆浇:指蒸熟之后,同时使用杏浆进行调味。
- 红鲜雅称金盘饤:描述蒸豚的颜色鲜艳,如同金盘中摆放的美食一样吸引人。
- 熟软真堪玉箸挑:指蒸豚煮至熟软,质地细腻到可以用玉筷轻松夹起。
-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比喻如果将蒸豚与膻味的食物相比,那么应该多吃些有营养价值的藤条。这里指的是蒸豚的营养价值高于一些油腻的食物。
赏析:
这首小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蒸豚的美味和特色。诗人从蒸豚的形状、毛色、口感等方面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蒸豚的诱人之处。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蒸豚与其他食物进行比较,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此外,诗句中还蕴含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是一首难得的咏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