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径溪流水自圆,光风霁月渺无边。
窗前生意休除草,堂上清风独爱莲。
万古共知归有极,一尘不染见先天。
未知涵味其中者,谁是元翁得正传。
诗句:
远径溪流水自圆,
光风霁月渺无边。
窗前生意休除草,
堂上清风独爱莲。
万古共知归有极,
一尘不染见先天。
未知涵味其中者,
谁是元翁得正传。
译文:
遥远的溪流清澈如镜,水面波光粼粼,宛如一轮明月。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感受着清风拂面,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想,这片土地,这片水,都承载着无尽的故事和历史。
注释:
- 《题濂溪书院》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诗词作品。濂溪书院是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首诗以描绘濂溪书院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 “光风霁月”指晴朗的天空和明亮的月光,常用来形容环境清幽、宁静。“渺无边”则表示空间辽阔、无际。这两个词语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窗前生意休除草”中的“生意”指的是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意思。这里用“休除草”比喻不要随意破坏或打扰这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要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美。
- “堂上清风独爱莲”中的“清风”指的是清凉的风,通常用来象征高尚的品质或美好的事物。“独爱莲”则表现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万古共知归有极”中的“归有极”指的是归宿或终点。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时间如何变迁,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归宿或者终极目标。这种观念强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一尘不染见先天”中的“先天”指的是天赋之德、天然之美。这句话意味着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如此纯净和美好,以至于它超越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它强调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让人敬畏和向往。
- “未知涵味其中者”中的“涵味”指的是体会和领悟。“其中者”指的是那些能够深刻体会和领悟这片土地上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人。这里的“涵味”强调了对这片土地上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而“其中者”则强调了这些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 “谁是元翁得正传”中的“元翁”指的是元代的高人或贤人。“得正传”指的是得到真传、真学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时代,谁能真正理解并传承这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呢?这是对那些真正懂得并愿意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的期望和呼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濂溪书院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意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远径溪流”、“光风霁月”、“窗前生意”、“堂上清风”等,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倡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精髓。
评析:
此诗以描绘濂溪书院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意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远径溪流”、“光风霁月”、“窗前生意”、“堂上清风”等,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倡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