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困章句,负抱希圣贤。
披缁谈虚空,要悟西方禅。
仙人说金丹,飞步学长年。
三者亦何心,不过寿所传。
争如打鱼人,心契太古前。
万事绝无想,生计归小船。
晴逐白鸥去,夜傍黄芦眠。
青莎纫短衣,备在风雨先。
得鱼不上岸,博酒不博钱。
相牵醉妻儿,短笛吹空烟。
桃源共楚泽,枉为时所怜。
行路苦信脚,负载多赪肩。
夕阳下西山,水云渺无边。
我欲从之游,浩歌乐其天。
这首诗描绘了渔郎的悠然自得与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对于名利、得失等世俗观念的超脱和淡泊。
首句“儒者困章句,负抱希圣贤。”描述了儒生们为了追求圣贤的境界而困于文字和理论之中,表现出他们的无奈和挣扎。
接下来两句:“披缁谈虚空,要悟西方禅。”则表现了他们试图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
第三句“仙人说金丹,飞步学长年。”则是对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永恒生命的渴望。
最后两句“三者亦何心,不过寿所传。”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无论是学问、修行还是长生不老的愿望,都不过是人生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不必过于执着。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渔郎的生活方式。他像仙人一样谈论着虚空的道理,想要领悟那神秘的西方禅法。同时,他也像飞升的仙人一样追求长生不老。
这四句诗通过对比儒生的拘泥与渔郎的逍遥自在,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接着的六句则描绘了渔郎在大自然中的悠然生活。他追逐着白鸥,夜晚则躺在黄芦上休息。这种生活方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里的“青莎”指的是一种草药,用以制作短衣,可见渔郎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接下来两句“得鱼不上岸,博酒不博钱。”则是对渔郎生活的另一种写照,他没有被名利所束缚,而是选择了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
这两句诗通过对渔郎行为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相牵醉妻儿,短笛吹空烟。”则是对渔郎家庭生活的描述,虽然妻子儿女相伴,但渔郎却常常沉浸在诗歌和音乐中,享受着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这里的“短笛吹空烟”形象地描绘了渔郎饮酒作乐的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最后两句“桃源共楚泽,枉为时所怜。”则是对渔郎理想的追求。他渴望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里的“桃源”代表着渔郎心中的理想世界,他希望在那里可以摆脱世俗的纷扰,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现实却是“行路苦信脚”,意味着渔郎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他不得不背负重荷前行,甚至有时还要忍受身体的不适。这些困境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要寻找那个理想世界的执念。
“夕阳下西山,水云渺无边。”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广阔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水波荡漾,云朵飘浮在空中。整个画面显得既宁静又宽广,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种景象也暗示了渔郎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我欲从之游,浩歌乐其天。”最后两句则是渔郎内心的抒发。他想跟随这样的美景一同前往,用歌声来赞美这个世界的美好。这不仅是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渔郎找到了一种与外界和谐共存的方式,也找到了自我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