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白云拥,绝似兜罗绵。
覆得丑好尽,何啻万万千。
东林香炉峰,生在寺门前。
山阴土脉润,草木鸣秋妍。
意行梵庑旷,单下谁栖禅。
主僧淮东秀,眉目棱棱然。
谈麈自高蹈,往往来著边。
我游欲结社,有愧远师莲。
草堂流水环,遗像俨乐天。
西风号万杉,趺坐青石颠。
野老喜我陪,谈吟超极玄。
上方僧谩多,多结粥饭缘。
方且局诸妄,焉得安三椽。
浮生忘有家,妙句知无传。
尘垢送短日,风霜侵颓年。
斜阳透西树,独支竹筇坚。
钟鸣拟寻睡,酒至流馋涎。
月上三笑亭,醉听渔家眠。

【注】东林:东林寺。兜罗绵:佛教中说的一种极细的丝织品。丑好尽:指山景之美。万万千:形容山之众多。香炉峰:东林寺前的一个高峰。主僧:主持僧人。淮东秀:即韩秀,为东林寺主僧。

我游欲结社,有愧远师莲。——我打算在这里结社,却觉得自己配不上。

草堂流水环,遗像俨乐天。——我打算在这里结社,却没有乐天大师那样的遗像。

上方僧谩多,多结粥饭缘。——山上的和尚很多,他们大多都是靠吃粥和饭度日。

方且局诸妄,焉得安三椽。——如果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怎么能有安宁?

浮生忘有家,妙句知无传。——在这世间,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其实没有家,而那些美妙的句子,却很难被世人所理解。

尘垢送短日,风霜侵颓年。——岁月匆匆,就像被尘埃侵蚀了一样。

斜阳透西树,独支竹筇坚。——夕阳穿过西边的树林,我独自支撑着竹杖前行。

钟鸣拟寻睡,酒至流馋涎。——钟声敲响时,我正想要睡觉;而当酒意上头时,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月上三笑亭,醉听渔家眠。——月亮升上了三笑亭,我喝醉了酒,听着渔民们酣睡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游历东林寺后的感受与体会。首联“庐山白云拥,绝似兜罗绵”,描绘出庐山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象;“覆得丑好尽,何啻万万千”,写出了庐山景色的繁多和美丽,同时也暗含对世事的感慨。第二联“东林香炉峰,生在寺门前。山阴土脉润,草木鸣秋妍”,描绘出东林寺前的香炉峰、山阴的土地都充满了生机,草木在秋天里发出欢快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第三联“意行梵庑旷,单下谁栖禅”,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向往之情。第四联“主僧淮东秀,眉目棱棱然”,赞美了主人韩秀的高超技艺。第五联“谈麈自高蹈,往往来著边”,“谈麈”指的是佛家说法的工具,“高蹈”则是指僧人高傲的姿态,“著边”则是指僧人行走在寺庙的边界上。第六联“我游欲结社,有愧远师莲”,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里结交朋友的愿望,但又觉得自己无法与之相配。第七联“草堂流水环,遗像俨乐天”,描述了诗人看到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第八联“西风号万杉,趺坐青石颠”,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第九联“野老喜我陪,谈吟超极玄”,表达了诗人和老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第十联“上方僧谩多,多结粥饭缘”,讽刺了山上的和尚们总是依靠吃粥和饭度日的情况。第十一联“方且局诸妄,焉得安三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不满和无奈之情。第十二联“浮生忘有家,妙句知无传”,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第十三联“尘垢送短日,风霜侵颓年”,描绘出了岁月无情地流逝的景象。第十四联“斜阳透西树,独支竹筇坚”,描述了斜阳透过树林的景象。第十五联“钟鸣拟寻睡,酒至流馋涎”,描绘出了钟声敲响时的情景以及酒意上头时的情形。第十六联“月上三笑亭,醉听渔家眠”,描绘出了夜晚月光下的美景和渔民们安静入睡的景象。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