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堂前雪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撞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似云母。
【注释】
①苦学:刻苦学习。涪翁:指苏轼,字子瞻。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
②堂前雪月:比喻诗文如雪如月。
③两庑:古代房屋的两侧。
④撞门入室:指苏轼在书房中大声朗读诗文。
⑤蜡纸:即灯花,用蜡制成的灯芯,点燃后呈红色,形似云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苦学”图,表现了作者对苏东坡刻苦攻读、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貌的钦佩。
首句中的“苦”字,是诗人对苏轼刻苦学习精神的高度概括。“夜过其家”,说明时间是在夜间,地点在苏轼的家里。从“雪月”二字来看,苏轼家中一定是灯火通明,环境清幽。这两句诗写出了苏轼刻苦攻读的情景。
三、四句写到了读书声。“喧”字形容读书声嘈杂,突出了读书人的勤奋好学。“两庑”是古代房屋两侧,这里用来比喻读书的地方。这句诗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又表现了学习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六句写书房内的学习情景。“撞门入室”、“书纵横”,生动地再现了苏轼读书时专注的情景。“蜡纸灯笼似云母”,运用拟人手法,把蜡烛和云母相比,形象地描绘出烛光闪烁摇曳的样子,表现出苏轼读书时的专注与认真。
整首诗语言简练朴素,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苏轼刻苦攻读、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貌和书房内的学习情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