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中秋夜,亭亭月正圆。
一霄当皎洁,万象共澄鲜。
送别高台上,添愁野帐前。
无因驻清景,歌舞入明年。
【注释】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玉露,指秋露。亭亭,高耸的样子。皎洁:明亮洁白的样子。清景,指美丽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中秋月景的,诗人以“玉露”和“亭亭”形容秋夜,又以“明月”和“一霄”来形容月亮。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月亮描绘得十分美丽,仿佛整个宇宙都被这轮圆月照亮了一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玉露中秋夜,亭亭月正圆。
一霄当皎洁,万象共澄鲜。
送别高台上,添愁野帐前。
无因驻清景,歌舞入明年。
【注释】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玉露,指秋露。亭亭,高耸的样子。皎洁:明亮洁白的样子。清景,指美丽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中秋月景的,诗人以“玉露”和“亭亭”形容秋夜,又以“明月”和“一霄”来形容月亮。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月亮描绘得十分美丽,仿佛整个宇宙都被这轮圆月照亮了一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投策谢归涂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投策谢归涂的作者是:葛次仲。 投策谢归涂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投策谢归涂的释义是:投策谢归涂:投掷策杖,表示辞官归隐之路。策杖,古代老人或隐士所持的手杖,此处比喻辞官。 投策谢归涂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投策谢归涂的拼音读音是:tóu cè xiè guī tú。 投策谢归涂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44句。 投策谢归涂的上半句是:
馀生愿休止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馀生愿休止的作者是:葛次仲。 馀生愿休止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馀生愿休止的释义是:余生愿休止,意为余生愿意就此停止,不再追求其他。 馀生愿休止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馀生愿休止的拼音读音是:yú shēng yuàn xiū zhǐ。 馀生愿休止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43句。 馀生愿休止的上半句是:惟有牟尼珠。
惟有牟尼珠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惟有牟尼珠的作者是:葛次仲。 惟有牟尼珠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惟有牟尼珠的释义是:牟尼珠:指佛珠,象征智慧与觉悟。 惟有牟尼珠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惟有牟尼珠的拼音读音是:wéi yǒu móu ní zhū。 惟有牟尼珠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42句。 惟有牟尼珠的上半句是: 抖擞垢秽衣。 惟有牟尼珠的下半句是: 馀生愿休止。
抖擞垢秽衣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抖擞垢秽衣的作者是:葛次仲。 抖擞垢秽衣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抖擞垢秽衣的释义是:抖擞垢秽衣:抖动去除衣服上的污垢。这里的“抖擞”指抖动、振动,“垢秽”指污垢、脏物。整句描述了抖落衣服上污垢的动作。 抖擞垢秽衣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抖擞垢秽衣的拼音读音是:dǒu sǒu gòu huì yī。
意合不为殊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意合不为殊的作者是:葛次仲。 意合不为殊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意合不为殊的释义是:意合不为殊:指意思相合,不因细微差别而有所不同。 意合不为殊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意合不为殊的拼音读音是:yì hé bù wèi shū。 意合不为殊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40句。 意合不为殊的上半句是: 儒道虽异门。 意合不为殊的下半句是:
儒道虽异门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儒道虽异门的作者是:葛次仲。 儒道虽异门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儒道虽异门的释义是:儒道虽异门,意指儒家和道家虽然属于不同的学派,但都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 儒道虽异门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儒道虽异门的拼音读音是:rú dào suī yì mén。 儒道虽异门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39句。 儒道虽异门的上半句是:顿令烦抱舒。
顿令烦抱舒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顿令烦抱舒的作者是:葛次仲。 顿令烦抱舒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顿令烦抱舒的释义是:顿令烦抱舒:顿时让人心中的烦恼和忧虑都得到了舒展。 顿令烦抱舒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顿令烦抱舒的拼音读音是:dùn lìng fán bào shū。 顿令烦抱舒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38句。 顿令烦抱舒的上半句是: 茗酌待幽客。
茗酌待幽客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茗酌待幽客的作者是:葛次仲。 茗酌待幽客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茗酌待幽客的释义是:以茶水款待幽静的客人。 茗酌待幽客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茗酌待幽客的拼音读音是:míng zhuó dài yōu kè。 茗酌待幽客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37句。 茗酌待幽客的上半句是:高谈出有无。 茗酌待幽客的下半句是:顿令烦抱舒。
高谈出有无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高谈出有无的作者是:葛次仲。 高谈出有无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谈出有无的释义是:高谈出有无:指高深的谈论中能够分辨出事物的本质和虚无。 高谈出有无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谈出有无的拼音读音是:gāo tán chū yǒu wú。 高谈出有无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36句。 高谈出有无的上半句是: 秉心识本源。
秉心识本源出自《昆山慧聚寺集句》,秉心识本源的作者是:葛次仲。 秉心识本源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秉心识本源的释义是:秉心识本源:坚守初心,认识并回归事物的根本。 秉心识本源是宋代诗人葛次仲的作品,风格是:诗。 秉心识本源的拼音读音是:bǐng xīn shí běn yuán。 秉心识本源是《昆山慧聚寺集句》的第35句。 秉心识本源的上半句是:闲持贝叶书。 秉心识本源的下半句是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苏子瞻观百步洪原韵》的诗句和译文,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先生何人堪并席,李郭相逢上舟日。 注释:这里提到“李”“郭”,指的是两位著名的文人,他们在一起乘船游览,形容他们的相遇如同古代名士相聚一样,充满了文人雅集的气息。 2. 残霞明灭日脚沈,水面浮空天一色。 注释:残阳的余晖在水面上时隐时现,映衬着天空的颜色。这里的“浮空”形容云彩在天空中飘浮的姿态
【注释】 ①苦学:刻苦学习。涪翁:指苏轼,字子瞻。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 ②堂前雪月:比喻诗文如雪如月。 ③两庑:古代房屋的两侧。 ④撞门入室:指苏轼在书房中大声朗读诗文。 ⑤蜡纸:即灯花,用蜡制成的灯芯,点燃后呈红色,形似云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苦学”图,表现了作者对苏东坡刻苦攻读、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貌的钦佩。 首句中的“苦”字
注释: 几日:过了几天,几天前。 东风雨乍晴:天气由雨转为晴朗,刚刚放晴。 独骑官马绕湖行:独自一人骑着官府的马在湖边走。 诗成酒力都消尽:因为饮酒作诗,所以酒力都消耗殆尽。 人与仙花一样清:形容自己就像这仙花一样清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雨后放晴时,骑马游湖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他刚经历一场春雨之后,天空突然放晴,他独自骑着官马环绕着湖边走的情景。"诗成酒力都消尽"
【译文】 清秋之夜,月明如洗,常娥在天上照看月亮。 九霄之上微露珠光,万里之遥没有灰尘。 月光射下使满天繁星消失,月亮明亮翻飞着群鸟频频。 天地之内,风景一时变得新鲜。 【注释】 1. 凉夜:凉爽的夜晚;清秋:秋天的清晨或傍晚,天气渐冷,树叶开始变黄。2. 常娥:又称姮娥,传说中嫦娥奔月的化身。玉轮:指月亮。3.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层,也泛指高空。4. 微有露:有一点露水。5. 万里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睡又醒睡,高唱夕阳孤岛边。 注释: - 万里清江万里天:描述江水的广阔和天空的辽阔,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 一村桑柘一村烟:描绘了村庄中的桑树(一种植物)和柘树(另一种植物),以及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丽。 - 渔翁醉睡又醒睡:通过“醉”和“醒”的对比,表现了渔翁的生活状态及其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 高唱夕阳孤岛边
这首诗描绘了昆山慧聚寺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寺庙内的环境。全诗共七言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之中。 “全吴临巨溟,青山天一隅”这两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了江南地区壮阔的山水画卷。诗人用“临”字表现了江南大地与东海相接,展现出了江南地区的辽阔和壮丽。同时,“青山天一隅”则描绘出了群山环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感觉。 “静境林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