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聚扶杖,儿啼使君前。
习知使君清,一觞代一钱。
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
刑清艾作韠,俗朴蒲为鞭。
赭衣入佗郡,关户得晏眠。
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
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
愿公治者广,此惠周幅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进行归纳分析。此诗写诗人在送别宁守赴任时所感怀的内容,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7字,押韵平声。首联“老人聚扶杖,儿啼使君前”写老人拄杖而聚,儿啼使君前;颔联“习知使君清,一觞代一钱”写使君清廉,一觞代一钱;颈联“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写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尾联“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写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最后一联“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写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
【答案】
(1)首联:老翁拄着拐杖聚集一起,小儿哭喊着让老人前去。(“老人”“聚”“使君”“前”)
(2)颈联:六万居民都仰仗刺史的恩惠。(“六城”“十万户”“刺史”)
(3)尾联:州里的百姓都举行盛大的祭社活动,大家欢歌起舞庆贺丰收。(“州乡”“作社”“击壤”“歌康年”)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送别宁守赴任时所感怀的内容。首联点出送别的对象——宁守,交代送别的时间——任满回朝之际,写出了送行的场面。中间两联分别从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方面来歌颂使君的政绩,突出表现了宁守为政清廉、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可贵品质。结尾两句,写送行途中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宁守离任后的美好祝愿及自己仕途得意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