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子作通儒,诗礼亲闱伯鲤趋。
亭构义方名昔著,诏颁封爵语今符。
荣因慈孝家声振,默契丝纶宠数殊。
善庆谁能肩懿躅,贤哉奋达美相须。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先生教子作通儒,诗礼亲闱伯鲤趋。
亭构义方名昔著,诏颁封爵语今符。
荣因慈孝家声振,默契丝纶宠数殊。
善庆谁能肩懿躅,贤哉奋达美相须。
注释:先生:指作者的父辈或祖辈;教子:教育儿子;作通儒:成为通晓儒家典籍的大儒;诗礼亲闱:指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注重礼仪;伯鲤趋:形容其儿子有德行有学问,能继承父亲的意志和志向;亭构义方:指在地方上建造的学堂名称为“义方”;名昔著:名声已经传扬出去;诏颁封爵:皇帝下诏书授予官职;语:书信、命令等;荣因慈孝:因为母亲慈爱孝顺而使家族声誉显赫;默契:互相理解;丝纶:皇帝的命令;宠数:恩典;善庆:美好的福气;难:难以比拟;骥:良马;驽:劣马。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其父辈或祖辈所作,赞颂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卓越成就。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第一句“先生教子作通儒”,表达了诗人对父亲或祖辈教导子女成为大儒的赞赏之情。他们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句“诗礼亲闱伯鲤趋”,进一步描绘了家中对子女教育的严谨态度。诗礼是儒家经典的总称,亲闱则指的是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伯鲤是诗人自己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他的儿子有德行有学问,能够继承父辈的意志和志向。
第三句“亭构义方名昔著”,则是说在地方上建造的学堂被称为“义方”,这个学堂的名称已经传扬出去,成为了当地的知名学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推崇。
第四句“诏颁封爵语今符”,则是说皇帝下诏书授予官职,这与前一句中的“名昔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了诗人的父亲或祖辈在政治生涯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五到第八句则分别描述了诗人的母亲、兄弟姐妹以及自己的幸运之处。这些句子都以赞美的语气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父母教诲子女的赞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