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岁历长,两春一逢腊。
上瑞兆丰年,同云弥六合。
初如天马来,奔入银河踏。
梁苑客后至,郢楼曲难答。
锦绣方还里,樽罍喜开阁。
光照孙康书,寒恤袁安榻。
但爱川陆平,不问瑶珉杂。
扁舟欲泛剡,凛气若浮漯。
龙图屡烹试,风腋顿爽飒。
明月交清辉,绛笼不燃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再逐句分析。

(1)“戊辰岁历长,两春一逢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戊辰年岁数增长了一岁,两个春季和一个冬季过去了。戊辰年,即大荒落的开始,是阳气消尽、阴气初生的一年,也是万物凋落的季节,因此叫大荒落。大荒落之始,阳消阴长,草木凋零,寒风凛冽。“戊辰”指天干中的第九位。“两春一逢腊”,即两个春节和一个腊月都过去,可见诗人已过了两个春节又一个腊月。“两春一逢腊”,意谓经历了两个春天又一个冬季,表明诗人在戊辰年已经度过了两个春天又一个冬天,而到了戊辰年的最后一个季节,也就意味着戊辰年结束了,己巳年到来。“戊辰岁”“腊”,指天干的第九位;“两”“一”,是虚词,表示数量多少。“戊辰”指天干第九位,这里借指诗人的年纪。

(2)“上瑞兆丰年,同云弥六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上天预示丰收的祥瑞预兆,普天之下都是一片祥云。“上瑞”指天上的吉祥征兆。“上瑞兆丰年”,即上天预示丰收的吉祥征兆,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同云”指普天之下都是一片祥云。“同”“弥”是虚词,表示范围大小。诗人以“上瑞兆丰年”与“同云弥六合”相呼应,表现了自己对即将来临的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3)“初如天马来,奔入银河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起初像天马一样飞驰而来,直奔银河而去。“初如”,犹言起初,“天马”,传说中骏马名, 常载着仙药玉女西王母回昆仑山去;或说其形状似龙而加鳞纹, 头生独角, “天马”一词常用来形容神异之物。这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天上的云朵比喻为“天马”,写云朵的形状、动态、颜色等特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云朵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奔入银河踏”,写天上云朵的气势,用夸张的方法写出了天上云朵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4)“梁苑客后至,郢楼曲难答。”“梁苑客”,指从京都洛阳来的客人。梁苑,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是东汉末年曹操的故乡。“郢楼曲”,指郢州(今湖北江陵县)一带的歌妓们演唱的曲子。“郢楼曲难答”,意思是说郢州的歌妓们唱的歌很难回答得上来。“梁苑客”和“郢楼曲”分别指从京城洛阳来的客人和郢州的歌女。诗人以“梁苑客”和“郢楼曲”为对象,写自己无法应对他们的才艺,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的人的钦佩之情。

(5)“锦绣方还里,樽罍喜开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华丽的锦缎刚刚归还到乡里,樽罍高兴地打开阁楼。“锦绣”,形容华丽精美。“还”,归还的意思。“樽罍”,盛酒器具,亦泛指酒器。“开阁”指打开阁楼的门,“喜”字表现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开阁”则表现了诗人欣喜的心情。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回到家乡的情景。诗人离开家时,心情非常激动,他看到家乡的美景,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6)“光照孙康书,寒恤袁安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孙康读书的身影清晰可见,寒冬时节,袁安睡卧在地上取暖的情景令人感动。“孙康”,指晋朝的孙康,字公寿,陈留郡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人。因家境贫寒,常在夜晚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油灯,只好利用月光照明读书。他常常把头发绑在房梁上当灯。孙康读书勤奋刻苦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后人把他比作晋代的孙康。“袁安”,东汉末年的隐士,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人。相传他在冬天没有棉衣穿的时候睡觉,怕冻坏了身体,就把被子盖在身上取暖。袁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敬佩。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写阳光照耀下孙康读书的身影清晰可见,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勤奋学习的精神。“寒恤袁安榻”,意谓寒冬腊月,袁安睡卧在地上取暖的情形令人感动。“寒恤”指寒冬中取暖。这两句诗通过写阳光照耀下孙康读书的身影清晰可见和寒冬腊月袁安睡卧在地上取暖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勤学苦读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7)“但爱川陆平,不问瑶珉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只欣赏平原山川的平坦,不关心玉石混杂在一起。“但爱”,只喜爱,“但”,表假设的语气副词,无实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他热爱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不关心玉石混杂在一起的丑陋现象。“川陆平”指山川平缓,“陆”指陆地上的山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诗人通过对玉石混杂在一起的丑陋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厌恶丑恶势力、崇尚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

(8)“扁舟欲泛剡,凛气若浮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准备乘船泛游剡溪水,那肃杀冷清的气氛让人感到寒冷刺骨。“扁舟”,指小船,“泛”,指泛舟水上。“剡溪”,又称剡水、剡水,即浙江上游流经浙江嵊州境内一段河流,发源于浙江省诸暨县西北的大茅峰南麓。“凛气若浮漯”,意谓那种肃杀冷清的气氛让人感到寒冷刺骨。“凛气”,意为寒冷的空气。“若”,好像,仿佛。“浮漯”,指水面漂浮的芦荻草。这两句诗通过写诗人乘船泛游剡溪水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面对大自然的美好景物感到无比欣喜,但当他面对肃杀冷清的气氛时却感到寒冷刺骨。

(9)“龙图屡烹试,风腋顿爽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皇帝多次考验我,我顿时感到清爽爽快。“龙图”,指皇帝的圣旨,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令文书称为“龙图”。《汉书·薛宣传》载:“故赵广汉为刺史治莫府……每有诏书传达者,辄恐见案责。”后世以“龙图”喻皇帝的诏书或圣谕。这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受到皇帝重用的喜悦之情。“风腋顿爽飒”,意谓突然感到清爽爽快。“风腋”,指衣袖里的风。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受宠幸时内心的喜悦和舒畅之情。

(10)“明月交清辉,绛笼不燃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明月发出明亮的光辉,红色灯笼不用点燃蜡烛就可以发光。“明月交清辉”,意谓明月发出明亮的光辉。“清辉”,指明亮的月光。“绛笼”,指红色灯笼。“不燃蜡”,意谓红色灯笼不用点燃蜡烛就能发光。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当作人来写,突出了月亮明亮的特点。诗人通过写月亮发出的明亮光辉和红色灯笼不用点燃蜡烛就能发光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