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非自异,翠樾愿深藏。
谷口逢罗网,人间重采章。
全身珠缀络,一项锦成囊。
易警乌啼早,难驯雉性刚。
仅能逃鼎味,何幸识台光。
黄阁恩优厚,青山思渺茫。
鹦言来陇坻,孔翠别炎方。
既获安栖地,宁须忆故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微生”,指自己。译文:我本是微贱之人,怎能自比鸾凤;翠绿的枝叶愿深藏。在谷口遭遇罗网,人间重采章。全身缀满珠饰,项上绣成锦绣囊。易警觉乌鸦啼叫早,难驯服山鸡性刚烈。能逃脱鼎锅中的美味,何幸能识别朝廷恩宠。黄阁恩泽优厚,青山思念渺茫。鹦鹉说它来过陇坻,孔翠离开炎方。既然获得安栖之地,何必还要记起故乡?
注释:
①微生:卑微的人。②翠樾:青翠的树叶。③谷口逢罗网:比喻在困境中。④人间重采章:指受到朝廷重用。⑤身:身上。⑥鼎:古代烹饪用的铜锅,此处借指朝廷。⑦孔翠:鸟名,即孔雀。⑧陇坻:《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或燕燕居息,或夷犹于陇之隰”诗句,陇为地名,这里泛指家乡。⑨台光:指朝廷的恩光。⑩黄阁:指宰相办公的官署。⑩孔翠别炎方:意指孔翠(孔雀)离开炎热的南方。⑩既获:已经得到。⑩宁:哪。
赏析:
此篇以咏物为主,借孔雀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堂后的愤懑和无奈之情。全诗以“孔雀”为线索,通过写它的遭遇和处境以及它对自己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朝廷重用的渴望。
首联“微生非自异,翠樾愿深藏”,诗人说自己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喜欢深藏在茂密的树木之中,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与孔雀相似,实际上却是借此表明自己的清白高洁。
颔联“谷口逢罗网,人间重采章”,诗人说自己在谷口遇到了罗网而被困住,这是比喻自己遭受到排挤和打击。
颈联“全身珠缀络,一项锦成囊”,诗人说他全身都缀满了珍珠般的装饰品,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孔雀身上的华丽羽毛。
尾联“易警乌啼早,难驯雉性刚”,诗人说自己虽然很容易警觉到乌鸦的鸣叫,但是却难以驯服山鸡的倔强本性。
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通过对孔雀生活习性的描述,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愤懑与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