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谁不知我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注释:
- 谁不知我懒:谁不知道我懒惰?表示自己的性格特点。
- 其如送客何:这又该怎么办呢?表达对送客的担忧之情。
- 叶声和雨细:树叶沙沙的响声与细雨的声音交织。
- 山色上楼多:远处的山色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出处俱为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一种责任和困扰。
- 升沉尽听他:不论上升还是下沉,都要听天由命。
- 疏钟暮相答:傍晚时分,稀疏的钟声与我的思绪相互呼应。
- 也解说愁么:这也在诉说着我的忧愁吗?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客归来后所创作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人以“晚登清心阁”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的开篇,诗人用“谁不知我懒”自问自答,既表达了自己懒惰的性格特点,又引出了下文对送客的担忧。接着,诗人用“其如送客何”来表达对送客的无奈和焦虑。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景色以及内心所感。诗人通过“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这些自然景物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之中。他通过“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等句子,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也是一种对命运的一种敬畏之心。
诗人以“疏钟暮相答”作为结尾,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增添了诗的韵味。同时,诗人用“也解说愁么”这一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一方面,诗人认为自己的忧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他却又觉得这些忧愁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只是一种暂时的情绪而已。这种矛盾的心情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