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谁不知我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注释:

  1. 谁不知我懒:谁不知道我懒惰?表示自己的性格特点。
  2. 其如送客何:这又该怎么办呢?表达对送客的担忧之情。
  3. 叶声和雨细:树叶沙沙的响声与细雨的声音交织。
  4. 山色上楼多:远处的山色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出处俱为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一种责任和困扰。
  6. 升沉尽听他:不论上升还是下沉,都要听天由命。
  7. 疏钟暮相答:傍晚时分,稀疏的钟声与我的思绪相互呼应。
  8. 也解说愁么:这也在诉说着我的忧愁吗?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客归来后所创作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人以“晚登清心阁”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的开篇,诗人用“谁不知我懒”自问自答,既表达了自己懒惰的性格特点,又引出了下文对送客的担忧。接着,诗人用“其如送客何”来表达对送客的无奈和焦虑。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景色以及内心所感。诗人通过“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这些自然景物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之中。他通过“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等句子,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也是一种对命运的一种敬畏之心。
    诗人以“疏钟暮相答”作为结尾,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增添了诗的韵味。同时,诗人用“也解说愁么”这一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一方面,诗人认为自己的忧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他却又觉得这些忧愁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只是一种暂时的情绪而已。这种矛盾的心情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