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
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
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注释:
- 自幼仍投老:从小就投身于老年的生活。
- 相欢不解愁:与朋友相聚,欢笑不已,忧愁便消散了。
- 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只是因为在湖的外面分别,辜负了竹林秋天的美好。
- 佳政真馀事:美好的政治真是多余的事情。
- 闻人说甚休:听说有人要退休,表示不理解。
- 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不应该在野水的渡口渡过,这里可以渡过去,但是这样的做法不合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比湖外分别的场景和竹林秋天的美丽,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应当追求的快乐和满足。
首句“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诗人以“自幼”起兴,表达了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投身于生活的艰辛之中,与朋友相聚时,欢乐无边,烦恼自然消解。这一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活的画面,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句“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描述了因某种原因在湖的另一边分别,辜负了竹林秋天的美好。这里的“政缘”可能指某种原因或任务,而“负却”则表达了一种遗憾或不舍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第三句“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美好的事物是生活中的点缀,不应该成为负担。听到有人要退休的消息,他感到不理解和困惑。这里的“佳政”指的是美好的政治,而“馀事”则是指额外的事务。诗人认为,既然已经拥有美好的时光,就不应该再去追求其他的事情。
最后两句“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不认同。他认为不应该在野水的渡口渡过河,因为那里不是应该过河的地方。这里的“济川舟”意味着渡船,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决策。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确选择道路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遵循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随意更改方向。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时光、政治和生活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