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筠庵午憩

诗句释义: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吹过树林的顶端,打在竹子上,使得竹根草被吹得四散。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穿着鞋袜,感觉凉爽,周围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尽管市场上的喧嚣声似乎离得很远,但静静地听,声音也能传到很远。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坐在石阶上感到很温暖,踏着光滑的石板路,感觉自己像刚刚打扫过一样干净。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在空荡荡的纸上写下“愁”字,连“愁”这个字的偏旁都忘记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甚至忘记了忧愁,何况还有年岁在增长。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客人来访时谈论世间的事务,本来打算笑笑,但后来却懒得笑了。

译文:
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注释:

  •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以及诗人与外界的微妙互动。
  • 通过对比风、鸟、市声等元素,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
  • “忘”一词多次出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迷恋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矛盾与纠结。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忘”字多次出现,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迷恋,也体现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最后一句“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有对世事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的淡然,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