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望远、观赏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首句“青天送归云”,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被风带走的情景,给人以空旷、宁静的感觉。接着以“整如劳还师”比喻云彩的飘散,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第二句“颜行有喜色”,描写了诗人脸上的喜悦之情。而“厮役竞奔走”则展现了一种热闹的场景,人们争相赶来迎接诗人。
第三句“晨曦映疏雨”,以阳光照在细雨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朦胧美。接着以“宝灯贯银丝”形容阳光穿过薄雾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第四句“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通过对比落在地上的雨水和洒在空中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而“老夫锐登山”则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峰的豪情壮志。
第五句“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通过仰望山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而“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则指出这幅画作的精妙之处,以及它的罕见价值。
第六句“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诗人登上碧落堂后,感受到四周的风声呼啸,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则描写了诗人在碧落堂内所感受到的温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奇妙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