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
退食急袒跣,病身聊偃仰。
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
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
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
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
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
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
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
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
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注释】:无讼堂:官舍名。云窗:云状的窗棂。避三伏:躲避暑天炎热。竹床横一丈:指床宽如竹。退食:进餐之后。急袒跣(zǎn):匆忙脱掉鞋袜。病身聊偃仰:身体不适,只好躺平。有梦元无梦:梦中仿佛有梦,但又不是真的梦。似想亦非想:似乎有所思惟,但又好像不是真的所思惟。冥晦:昏暗不明。寒阴起森爽:寒冷的阴气升起,清冷而明朗。萧然:凄凉的样子。耸毛发:形容因寒冷而感到毛发竖起。皎若照襟幌:明亮得如同照见衣襟、帷帐一样。拔地排瑶松:像拔地而起的玉山那样高大。倚天立银嶂:像倚靠在天空中的银山那样高耸。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远远看见幽人住的房子,茅草屋顶好像要压塌一样。柴门:用木柴搭成的门户。高轩:高大的门楼。隘村巷:狭窄的乡村道路。剥啄(duò):敲门的声音。徙倚:徘徊不定。政熟:正好熟睡。何知有令长:哪里知道是长官的命令?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是谁创作了这一幅画,我才能洗掉身上的热病呢?炎瘴:热病。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看到一幅袁安卧雪图后,顿觉清凉爽快的情景。

首联:“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云窗是指窗户上绘有云彩图案。云窗避三伏,即在炎热的夏日,躲过酷热,进入凉爽的卧室。竹床横一丈,形容床大得很,可以躺下来休息。此联描写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躲过酷热,进入凉爽的卧室,躺在床上休息,以消除暑热。

颔联:“退食急袒跣,病身聊偃仰。”退食:进餐之后。急袒跣:匆忙脱掉鞋袜。病身聊偃仰:身体不适,只好躺平。此联描写了诗人进餐过后,急忙脱去鞋袜,躺在床上休息。因为生病了,只能躺着休息。

颈联:“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有梦元无梦:梦中仿佛有梦,但又不是真的梦。似想亦非想:似乎有所思惟,但又好像不是真的所思惟。此联描写了诗人在梦中好像有梦,但又不是真的梦中;似乎有所思惟,但又好像不是真的所思惟。

尾联:“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满堂变冥晦:整个屋子变得阴暗不明。寒阴起森爽:寒冷的阴气升起,清冷而明朗。此联描写了诗人感觉到整个屋子变得阴暗不明,寒冷的阴气升起,清冷而明朗。

尾联:“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门外日如焚:外面烈日当空,如同火烤。屏间雪如掌:屏间的雪花像手掌一样大。此二句写诗人在屏风之间看到外面的太阳像火烤一样,而在屏间看到雪花又像手掌那么大,使诗人感到十分惊喜。

尾联:“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萧然耸毛发:凄凉的样子,使诗人感到毛发耸立起来。皎若照襟幌:明亮得如同照见衣襟、帷帐一样。此句描述了诗人看到屏风上的雪后,感到非常惊奇,觉得非常明亮,就像照见衣襟和帷帐一样。

尾联:“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拔地排瑶松:像从地面拔出来的玉石一样高的树木。倚天立银嶂:像站在天空中的银山一样高的山峰。此二句写屏风上的雪景,使诗人感到十分惊奇,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玉树,以及巍峨屹立、高耸入天的银峰,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尾联:“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遥见幽人庐:远远看去,幽人住的房屋。茅栋压欲响:茅草屋顶好像要压塌一样。此二句描写了诗人看到屏风上的雪景后,想象着幽人住在茅草屋顶下的房子里,那房子好像快要倒塌了一样。

尾联:“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有客叩柴门:有客人敲门。高轩:高大的门楼。隘村巷:狭窄的乡村道路。此二句描述了有客人敲门的声音,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居住在宽敞高大的门楼下,与幽人的茅草屋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剥啄:敲门的声音。徙倚:徘徊不定。此二句描述诗人听到敲门声音后,久久没有回应,因此感到有些失落和惆怅。

尾联:“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幽人寐政熟:幽人正在睡觉。何知有令长:怎么会知道有长官的命令呢?此二句描写诗人听到敲门声音后,感到有些失落和惆怅,于是想到这个幽居的人正在睡觉,他怎么会知道有长官的命令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