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馀。
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
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所作的《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中的一首,全文如下:

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馀。
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
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注释

  • 天密丛云晓:天空中密布着层层云彩,早晨时分。
  • 风清一雨馀:风已经变得清新,雨水也已经完全停歇。
  • 三长太史笔:三长指的是太史(史官)的职责,太长了。
  • 二典帝皇书:二典指的是皇帝的法令,典是法则、规章的意思。
  • 按武知何者:按照武力去理解什么是正义。
  • 沾恩匪幸欤:受到恩惠并非偶然的运气。
  • 吐茵平日事:吐露平时的事情,比喻坦白地讲述。
  • 何惮污公车:不怕玷污你的车辆。

赏析

这首诗以“诏修两朝国史”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记载的重视。首句描绘出一幅天刚破晓,乌云密布,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象,暗喻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次句通过描述风雨过后的场景,暗示历史的变迁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般的变革。第三句“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则直接指向太史的笔迹,以及帝王的法令,强调这些记录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诗人转向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的表达。他提到自己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总是力求公正无私,不是出于侥幸心理。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他坦承自己敢于说出真相,不怕玷污自己的名誉,这既是对自身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历史真实性追求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观察,以及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一位政治家对于历史书写的严肃态度和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