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追和苏东坡的《壶中九华》诗时,感慨颇深。
原诗:
壶中九华何处有,
人间天上两相宜。
谁移此石来瓶内,
却使尘劳一点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追和苏东坡《壶中九华》诗时的感慨之作。原诗以“壶中”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诗人在追和这首诗时,同样抒发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首句“壶中九华何处有”,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寻觅和探寻。他想要找到那个如九华般的壶中仙境,但苦于没有具体的线索和方向。这种迷茫和困惑,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第二句“人间天上两相宜”,诗人将美好的事物比喻为人间和天上,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高度赞誉和喜爱。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当追求美好的事物,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第三句“谁移此石来瓶内,却使尘劳一点无”,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美丽的九华比作一块珍贵的石头,被巧妙地移到了瓶内。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也暗示了美好事物往往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获得。同时,“却使尘劳一点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逃避,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
第四句“谁移此石来瓶内”,诗人再次强调了美好事物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追问其来源。他希望通过追根溯源,找到那神秘的力量,将美好的事物带入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一句“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美妙的声音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悟。他认为,美好事物虽然难得一见,但却值得我们用心去聆听和体会。而当他用袖椎敲击钟声时,那种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他感受到了美好事物的存在。这种感受让他陶醉其中,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和纷争。
这首诗通过追和苏东坡《壶中九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珍视和感悟。他的言辞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