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见之谁谓无。
欲学渊明归作赋,先烦摩诘画成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
【注释】
- 《李亮功归来图》:李亮的画像。
- 今人:指作者自己。
- 古人:指苏轼。
- 渊明:指东晋陶渊明。
- 摩诘:指唐代画家王维,号摩诘。
- 小池:指王维的《辋川图》。
- 隙地:空地。
- 朝市:指官场。
- 山林:指隐居之地。
- 京洛:指京城洛阳。
- 江湖:指隐居之地。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题发挥,对李亮功的画像表示赞赏和祝愿。
首联点题:“今人常恨古人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的人往往抱怨古人太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见到许多古代人物的形象。这种矛盾的现象引起了诗人的思考。
颔联写自己的感想:诗人想要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志趣,先要画一幅他的画像;又想要学习王维的山水画艺术,先要画一幅他的小池。这里的“归作赋”和“成图”,都是诗人的愿望,他希望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王维一样创作出优美的山水画作品。
颈联赞美了李亮功的才华横溢。这里用“已筑鱼千里”和“仍栽芋百区”两个典故来表达对李亮功的赞美之情。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过零丁洋》和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陆游在《过零丁洋》中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北江南无限事,惟余悲愤几时休。”杨慎则在《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一片冰心在玉壶,问君何事泪纵横?斜倚薰笼坐到明,罗帐四垂红烛背、欲语泪先零。”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李亮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里的“朝市山林俱有累”一句,是指诗人自己虽然身处朝堂之中,但却时常感到疲惫不堪;而他所向往的隐居之地,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这里的“不居京洛不江湖”一句,则是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希望能够远离喧嚣的城市,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
这首诗通过对李亮功画像的描述和对其才华的赞美,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