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注释】
《书睢阳事后》:写睢阳失陷后,唐军在城上痛哭的情景。
覆我师:覆败我的部队。
再兴唐祚:再兴唐朝的基业。
流离颠沛:形容战乱期间,人民生活困苦,四处流浪无依。
义不辱:有道义就不屈服。
死生心自知:生死都听从自己内心的决定,不受外界影响。
贺兰:指吐蕃将领,非长者:不是有道德的人。
南八:即南霁云,为唐将张巡部下的一员大将,是男儿:男子汉豪杰。
乾坤震荡风尘晦:天地间风云变幻,战乱使社会动荡不安。
宗臣:忠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睢阳之战中唐军英勇抗击吐蕃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联“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诗人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唐军的坚定信念和对唐室的忠诚。他认为,即使敌人强大,也不能轻易地打败我们的军队,因为胜利的希望并不完全依赖于敌人的实力,而是在于我们的将士是否能够坚守阵地,奋勇拼搏。
颔联“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诗人指出,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抵抗。我们应该坚持正义,不怕牺牲,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斗到底。同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被外界的言论所左右,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颈联“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赞扬了唐军将士的英勇无畏。诗人认为,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也不应该轻视他们。更何况,这里的贺兰并非真正的强者,而是吐蕃的将领。因此,我们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军队有能力战胜敌人,因为我们的将士都是真正的英雄。
尾联“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是对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感叹。诗人认为,这场战争不仅使国家的江山社稷遭受重创,也使许多忠良之士陷入了敌人的手中,成为了历史的悲剧。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痛惜和哀叹。
这首诗通过赞美唐军的英勇抗战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