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
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
天高秋树叶公邑,日暮碧云樊相城。
别后寄诗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注释】
- 茅亭:茅草覆盖的亭子。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 清:清晰,明亮。
- 归燕:归来的燕子。
- 残蝉:已经过了秋天的蝉。
- 叶公邑: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
- 樊相城:汉高祖刘邦封张良的弟弟张敖为樊侯,封地在今河南新野,后人因称其封地为樊相城;此处指代家乡。
- 空谷:山谷中空旷无物的地方。
【赏析】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诗人于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登临寺庙,与友人裴仲谋相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裴仲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首句“茅亭风入葛衣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坐在茅亭里,微风拂过葛衣,感觉非常舒适。这里的“茅亭”指的是寺庙中的一个小亭子,而“葛衣”则是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这两个词语都带有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息,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气氛。同时,“风入葛衣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第二句“坐见山河表里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庙里的所见所感。诗人坐在高高的茅亭里,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山峦重叠,江河蜿蜒,景色十分壮丽。这里的“山河表里清”形容的是整个大自然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也表达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接下来的三句都是描写了诗人在寺庙里的感受。“归燕略无三月事”,诗人看到归来的燕子在寺庙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受到任何约束。这里的“略无三月事”形容的是归燕的状态,暗示着它们正在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心情,他正在享受一个平静、轻松的时光,没有过多的烦恼和压力。而“残蝉犹占一枝鸣”,则描写了夕阳下的蝉鸣声。诗人站在寺庙的高台上,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蝉鸣声。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蝉的声音却依然清晰可闻。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裴仲谋的思念之情。“天高秋树叶公邑”,描述了天空高远,树叶飘落的景象。这里的“天高”指的是天气晴朗的天空,而“秋叶”则是指秋天的叶子。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辽阔、壮美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裴仲谋的思念之情。而“日暮碧云樊相城”,则描绘了日暮时分,碧云笼罩着樊相城的美景。这里的“樊相城”指的是作者的家乡,而“碧云”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裴仲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轻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