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
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
【注释】
颐轩:即颐园,在今北京北海公园。
芸芸:杂多貌。
心观:内观、自省。
赏析:《颐轩诗六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一组诗。此组诗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时袁枚任江宁(今南京)知县,因不满官场腐败,弃官归田,隐居于苏州的东山。这组诗表现了一种隐逸情怀,其中“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两句,道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一种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
鉴赏:袁枚的《颐轩诗六首》中,第一首“金石不随波”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以“金石”喻志节坚贞,不受世俗所累的君子;“波”则暗指官场的是非得失。这两句诗意在说,那些坚守气节,不为俗世所动摇的人,就像坚硬的金属与石头,决不会在世俗的波涛中被侵蚀。接着,诗人又用“松竹知岁寒”,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松竹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寒冷的侵袭而不凋零,那是因为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世间的种种磨难,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这里,诗人将松竹与自己的志操进行了类比,以此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品质与坚贞气节。
“冥此芸芸境”四句,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补充。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人生态度:“冥”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冥思”、“冥想”,“冥此芸芸境”就是冥心于此喧嚣的世界。而“回向自心观”则是说,在纷扰的世事面前,诗人选择了静心反省,从内心去审视、观察这个世界。这样看来,诗人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才能不被外界所迷惑。
此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