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一精明,六合同出自。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颐轩诗六首注释:
无外一精明,六合同出自。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公,指诗人自己。六经,指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和《春秋》。“无外”句意为儒家的“五经”和佛家的“四书”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这两句是说:我(即诗人自己)能够通晓儒家经典,了解佛家经典,并知道二者的共同之处,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公能知本源”意为作者认为儒家经典是认识事物的本源。“佛亦不相似”意为佛教经典虽然不同凡响,但其根本思想与儒家经典一样。这两句是说:我(即诗人)能够通晓儒家经典,了解佛家经典,并知道二者的根本思想相同,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首句“无外一精明”,意为在没有局限的情况下,只有精明的人才能理解事物的真谛。这里的“无外”指的是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意思,而“一精明”则是指敏锐、聪明、透彻的意思。第二句“六合同出自”,意为儒家的“五经”和佛家的“四书”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这里的“六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和《春秋》等六种;“四书”则是佛教的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种。第三句“公能知本源”,意为诗人认为儒家经典是认识事物的本源。这里的“公”指的是诗人本人,“知本源”则是指理解事物的本质或根源。第四句“佛亦不相似”,意为佛教经典虽然不同凡响,但其根本思想与儒家经典一样。这里的“佛”指的是佛教,“相似”则是指类似、相同。这两句话是说:诗人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宗教学者,但也能通晓儒家经典,理解佛家经典,并知道二者的根本思想相同,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