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这首诗是苏轼在和师厚吃蟹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海馔指的是海产的食物,糖蟹指用糖腌制过的螃蟹,味道鲜美肥美;江醪则是指由江水发酵酿制的米酒,口感醇正浓郁。)

  2. 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
    (每次吃到美味的蟹肉,都感到满足,但总是觉得不够。形容蟹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3.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三岁”指的是三年前,“河外”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的“霜脐”指的是螃蟹的脐部有霜一样的白色,常常可以吃到新鲜的。)

  4.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早上的时候看到螃蟹的脚被淤泥缠住,晚上则是闻到了蟹黄的香味。)

  5.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虽然大家都在笑话他,但我还是觉得非常美味,令人陶醉。)

  6.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回忆起在淮南观赏夜晚的景色,那时的火光攻击不到早晨。这里可能是指在品尝大闸蟹的过程中,感受到它独特的美味。)

  7.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大闸蟹在水中横行穿梭,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8.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没有人怜惜一只大闸蟹,就让它被捕捞殆尽,真是可惜。这里的“河伯”可能是指河神。)

  9.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大闸蟹需要用到昂贵的鼎来烹饪,而作为珍贵的食材,它经常被用来制作美食。)

  10.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我评价扬州进贡的珍品是大闸蟹,确实是无与伦比的美味。)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对大闸蟹的喜爱之情的表达,通过描绘大闸蟹的美味和独特之处,赞美了大闸蟹的美味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