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
侧闻共伯城,鱼稻颇宜客。
又持尘生甑,欲往立四壁。
平生贷米家,十辈来簿责。
囊无孔方兄,面有在陈色。
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栖栖马如狗,去谒东侯伯。
布衣未可量,苍髯身八尺。
鱼乾要斗水,士困易为德。
譬之举大木,人借一臂力。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吾穷乏祖饯,折柳当马策。
注释:
- 送张沙河:送给张沙河。张沙河,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 三食邺下麦: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吃过三次麦子。邺,古地名,位于河北省。
- 笔力望晁董:用笔的力量可以和晁、董相媲美。晁、董,指宋代著名文人晁端礼、董其昌。
- 颇遗俗眼白:很能引起人们的赞赏。
- 平生学经纶:一生致力于学习治理国家的才能。
- 胸中负奇画:心中怀有非凡的绘画才华。
- 未论功活人:没有谈论过如何造福于人民。
- 妻寒尚宾敬:妻子生活贫寒,但仍然受到宾客的尊敬。
- 儿饿犹笔墨:儿子因饥饿而饿肚子,但仍然坚持写作。
- 侧闻共伯城:听说共(读zòu)伯(地名,今属江苏省)城是个好地方。
- 又持尘生甑:又拿着灰尘生起了饭甑。
- 欲往立四壁:想过去建房子,四面围起墙壁。
- 布衣未可量:平民百姓还无法估量他的价值。
- 苍髯身八尺:头发已经花白,身高八尺。
- 鱼乾要斗水:把鱼晒成干,需要和水斗(比喻竞争)在一起。
- 士困易为德:读书人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做出善事。
- 譬之举大木:比如举一棵大树。
- 人借一臂力:人们需要你的帮助,就像一个人需要一只手一样。
- 诸公感意气:各位大人都很感动于他的豪情义气。
- 岂待故相识:难道只是等待旧友吗?
- 吾穷乏祖饯:我在贫穷的时候也来给您送行。
- 折柳当马策:把柳条插在马上当作马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对友人张沙河离开时的赠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两句“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描绘出张沙河即将离开家乡前往齐鲁诸邦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李白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第三句“三食邺下麦”,暗示了张沙河在邺地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李白对他朋友的同情和关注。
第四句“笔力望晁董”,赞扬了朋友的高超才艺和卓越的文采,也表达了李白对他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述了朋友在齐鲁诸邦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地位。
最后两句“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表达了朋友虽然有能力为民造福,但生活中却常常面临困境的无奈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李白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朋友的描述和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展现了李白深厚的友情和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