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轻,莺语巧,应喜乍离幽谷。飞过北窗前,递晴晓,丽日明透翠帏縠。篆台芬馥。初睡起、横斜簪玉。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
对清镜、无心忺梳裹,谁问著、馀酲带宿。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花亭遍倚槛曲。厌满眼、争春凡木。尽憔悴、过了清明候,愁红惨绿。
注释:
阳春:春天的时节,这里指代美好的时光。
蕙风轻:形容春风和煦、轻柔。
莺语巧:形容春天的鸟儿叫声婉转动听。
应喜乍离幽谷:应该高兴刚刚离开幽静的山谷。
北窗前:北边的窗户前面。
丽日明透翠帏縠(wō):阳光明媚,透过绿色的窗帘。縠是指帘子上精美的花纹。
篆台芬馥:篆台香气扑鼻。
初睡起、横斜簪玉:刚起床时,随意地插着发簪。
余酲带宿:残留的醉意还未消散。
无心忺梳裹:无心打理头发。
谁问著、馀酲带宿:是谁询问我还有残留的醉意还未消散呢?
花亭遍倚槛曲:在花园中的亭子里,倚靠在栏杆旁边。
厌满眼、争春凡木:讨厌眼前争春的树木。
尽憔悴、过了清明候:全都消瘦憔悴,已经过了清明节。
赏析:
《阳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阳春”点明了季节,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描写。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春风、莺语、绿幕等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其中,“飞过北窗前,递晴晓,丽日明透翠帏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阳光透过翠帐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
词人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篆台芬馥,初睡起、横斜簪玉”,描述了早晨醒来后,随意地插上发簪的情景。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并不总是那么如意。“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身材变化的感慨。这种变化可能源于生活的变迁,也可能是内心的感受。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让人感到一丝无奈和忧郁。
对于过去的时光,词人也有深深的怀念。“对清镜、无心忺梳裹,谁问著、馀酲带宿”两句,表现了词人对自己的外貌和精神状态的忧虑。这种忧虑可能源于对过去的不舍,也可能源于对未来的担忧。无论如何,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词人转向对现实的感慨。“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一句,反映了词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无奈可能源于对过去的留恋,也可能源于对现实的逃避。然而,无论哪种情况,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痛苦和挣扎。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词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现实的感慨。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词既有诗意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