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亭亭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柳梢青: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主要通过描绘雪、竹和溪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如下: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亭亭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释与赏析:
“茅舍疏篱”:这句描述了一个简陋的住所,由稀疏的篱笆构成。这种环境通常给人一种简朴无华的感觉。
“半飘残雪”:这里描绘了雪的景象,它已经飘落了一半,暗示季节已经进入冬季。
“斜卧低枝”:描述了树枝倾斜地生长,可能是因为积雪的缘故,也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宁静。
“可更相宜”:这里的“可”字表达了一种可能性或者适合性,意味着这个场景非常适合这样的环境。
“烟笼修竹”:烟雾笼罩着修长的竹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月在寒溪”:月亮高悬在寒冷的小溪之上,增添了一份清冷和孤寂的氛围。
“亭亭伫立移时”:描绘了自己长时间地站在那里的情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对这美景的留恋。
“判瘦损”:尽管自己可能会因为欣赏这些美景而感到消瘦,但仍然毫无怨言。
“无妨为伊”:这里的“伊”指的是前面提及的自然景观,表示即使自己会因为长时间的停留而感到消瘦,但这并不影响自己欣赏这些美景的心情。
“谁赋才情”:暗示了有人可能具备将这份美景转化为诗句或画作的能力。
“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这句话表明有人可能通过绘画或者诗歌来表达对这份美景的理解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与美的意境。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自然美景,还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这种美景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的创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