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白鹿地,今有佛楼台。
昨日到山下,衔花犹出来。
【注释】
鹿端山:指位于浙江杭州西湖之畔的灵隐寺。
千年白鹿地:指古代传说中的白鹿洞,相传这里是老子讲经的地方。
今有佛楼台:《唐书·地理志》载:“天宝二年,改天竺寺为灵感寺”,即此诗中的佛楼台。
昨日到山下,衔花犹出来:诗人昨夜来到山下,看见白鹿还在山上,便吟出这首诗。
【赏析】
《鹿端山》: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杭州游览灵隐寺,看到山中有白鹿,于是作了这首七绝。诗中以“千年”二字点出白鹿洞的悠久历史。接着写灵隐寺的佛楼台,是诗人游览时所见。最后两句写诗人夜宿山下,看到白鹿还在树上。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是一首咏物佳作。
“千年白鹿地,今有佛楼台。”这一句写出了灵隐寺的悠久历史和现在的繁荣景象。千年白鹿地指的是古代的白鹿洞,传说这里曾是老子讲经的地方。而今天的灵隐寺则是由唐代的天竺寺演变而来,成为佛教的重要道场。这里的佛楼台指的是灵隐寺内的佛塔和佛像,它们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这两句话不仅写出了灵隐寺的历史和文化,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敬仰之情。
“昨日到山下,衔花犹出来。”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昨晚来到山下的情景。诗人看到山上的白鹿还在树上,心中涌起一股愉悦之情。他想象着这些白鹿在山间自由自在地奔跑,欣赏着山下的美景。这两句诗通过对白鹿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灵隐寺的描绘和对白鹿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