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风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
翠钗香雾湿。侧鬓云松立。灯背欲眠时。晓莺还又啼。

《菩萨蛮》

晴风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

翠钗香雾湿。侧鬓云松立。灯背欲眠时。晓莺还又啼。

注释:
①菩萨蛮:词牌名,本为佛曲名,后为唐教坊曲,因唐代大曲多用七、八、九三段,故称“菩萨蛮”。又名“子夜歌”、“商调”,是唐五代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种长调词体,其句式长短不拘,前后片分开,上下阙独立,有单调,双调等不同的格式。本词以仄韵为主,平韵为辅。
②晴风:晴朗的风,指春风。
③暖枝:被春风吹动而温暖的树枝。
④雪:比喻梅花的花瓣。
⑤庭中月:院中的月亮,形容庭院的景色。
⑥屏上:屏风之上,指画屏上的南方风光。
⑦雨昏天际帆:天空中乌云密布,远处的帆船在雨中模糊可见。
⑧翠钗:翠绿色的发簪。
⑨侧鬓:修饰头发整齐的样子,形容女子梳妆时梳理鬓发的姿态。
⑩云松:形容女子的头发如云朵般蓬松,也形容女子的发髻像松树一样高耸。
⑪灯背:灯罩后面,形容夜晚室内的环境。
⑫晓莺:早晨的黄莺,这里借指春天的鸟鸣声。
⑬又:再次,表示重复。
赏析:
这首《菩萨蛮》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愉悦之情。下面是对该词逐句的解析与赏析:

  1. 晴风吹暖枝头雪。
  • 这句描绘了春风温柔地吹拂着树枝,将枝头的积雪吹散,带来了温暖。”晴风”不仅带来温暖,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晴”字在这里强调天气晴朗,”吹暖枝头雪”表达了风的力量之大,足以将冰冷的雪吹散。这不仅是物理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的气息。
  1. 露华香沁庭中月。
  • 这里的”露华”是指夜间的露水,”香沁庭中月”形象地描绘了露水在月光下散发出的香气,使整个庭院都充满了芳香。这里的”沁”字用来形容露水的清新,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花海之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1. 屏上小江南。
  • “屏上小江南”这句话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江南的美丽景象缩小到屏风上,形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屏上”暗示着这幅画非常精致且具有收藏价值,就像古代的挂毯或屏风画那样。这里的”小江南”不仅指的是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上的联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江南的温婉和诗意。
  1. 雨昏天际帆。
  • “雨昏天际帆”描绘了一幅雨幕笼罩天际的画面,远处的帆船在这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里的”昏”字传达了雨水的浓重和朦胧,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帆船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一幅水墨画中的意境。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让人联想到航海的艰辛和未知的挑战。
  1. 翠钗香雾湿。
  • “翠钗”, 即翠绿色的发饰,通常用来装饰女性的发髻。”香雾湿”描述了发饰在香气四溢的环境中被湿润,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质感。这里的”雾”字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梦幻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有趣。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1. 侧鬓云松立。
  • “侧鬓”是指侧身站立的姿势,通常用于描绘女性优雅的姿态。”云松立”形容女子的头发像云朵一样蓬松且高耸,展现出了一种高贵且自然的美态。这里的”云松”不仅形容了发型的美态,更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通过比喻手法将头发与自然界的美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雅。
  1. 灯背欲眠时。
  • “灯背”指的是灯具背后的位置,暗喻了夜晚的氛围。”欲眠时”则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暗示着夜晚即将到来的宁静时刻。这里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舒适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夜晚的喜爱和期待。
  1. 晓莺还又啼。
  • “晓莺”指的是清晨报晓的黄莺,这里用它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新的一天的开始。”又啼”则表达了黄莺连续不断地啼叫,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人物动作和情感状态的精准捕捉,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的画面。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不失灵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