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生计任西东,人向萧园寄断蓬。
灯影半轩无梦寐,雨声长夜在梧桐。
闲僧正笑吟髭白,故国那堪水树红。
志业未知谁念我,明朝江上苇花风。

秋日宿楚江西寺

沧浪生计任西东,人向萧园寄断蓬。

灯影半轩无梦寐,雨声长夜在梧桐。

闲僧正笑吟髭白,故国那堪水树红。

志业未知谁念我,明朝江上苇花风。

注释:

  1. 沧浪生计任西东:沧浪,即江湖,泛指广阔的水域;生计,谋生的手段;任西东,意为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归宿。整句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广阔天地,没有固定目标的迷茫和无奈。
  2. 人向萧园寄断蓬:萧园,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寄断蓬,比喻诗人像被风吹散的芦苇一样,四处飘荡,没有固定的居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3. 灯影半轩无梦寐:灯影,指室内微弱的灯光;半轩,半边的窗户;梦寐,指做梦或睡觉。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无法入睡的情景。可能是因为思乡之情太浓,或者是因为环境的寂静,让诗人感到难以入眠。
  4. 雨声长夜在梧桐:雨声,形容雨点落下的声音;长夜,表示漫长的夜晚;在梧桐,指的是在梧桐树下。整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夜中的图景,诗人在梧桐树下听着雨声,度过了漫长而孤独的夜晚。
  5. 闲僧正笑吟髭白:闲僧,指那些闲适自在的僧人;吟,指吟咏、诵经;髭白,指胡须变白。整句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庙里悠然自得地吟诵经文,享受着清寂的生活。
  6. 故国那堪水树红:故国,指过去的国家或故乡;水树红,形容秋天树叶的颜色,也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的感慨。
  7. 志业未知谁念我:志业,指抱负和事业;未知,指不了解或不明确;谁念我,指谁会关心我、记挂我。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不知道是否有人关心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8. 明朝江上苇花风:明朝,指未来的一天;江上,指江河之畔;苇花风,形容风吹过苇丛时摇曳生姿的景象。整句诗描绘了诗人期待未来的日子,希望在江上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联“沧浪生计任西东,人向萧园寄断蓬”,以沧浪生计和人向萧园寄断蓬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奈和漂泊。这里的“沧浪”和“萧园”都是古人常用的词汇,分别象征着广阔的水域和宁静的田园生活。而“寄断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同风中的芦苇一样,四处飘荡,没有固定的居所。
    颔联“灯影半轩无梦寐,雨声长夜在梧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诗人坐在半轩的窗边,看着窗外的灯火和雨声,度过了漫长的夜晚。这里的“灯影”和“梧桐”都是古人常用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光明和树木。而“无梦寐”则表达了诗人无法入睡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思乡之情太重,也可能是环境太过寂静。
    颈联“闲僧正笑吟髭白,故国那堪水树红”则描绘了一幅僧侣悠闲吟诵的景象。诗人看到了一个正在寺庙里笑吟的僧侣,他的胡须已经变得斑白。这里的“笑吟”和“髭白”都是描述人的外貌和神态的词语。而“故国那堪水树红”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慨。
    尾联“志业未知谁念我,明朝江上苇花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认为自己的志业尚未确定,也不知道会有谁会关心他。但诗人仍然期待着未来的一天,希望能够在江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江上”和“苇花风”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期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词汇也都非常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