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
竹里怪禽啼似鬼,道傍枯木祭为神。
亦知远役能添老,无柰高眠不救贫。
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

诗句一:

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

译文:
头上戴着乌纱的官员穿着黄色的官袍,走在荒凉的原野上,看着落日,心中不禁感到害怕。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下,一位官员在荒凉原野上的孤独画面。”乌纱巾上”指的是官员所戴的乌纱帽,象征着其地位和权威;”黄尘”则形容了夕阳的余辉和原野的尘土,形成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传达出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忧虑。

诗句二:
竹里怪禽啼似鬼,道傍枯木祭为神。

译文:
竹林深处传来怪异的声音像是鬼魂,路边的枯木被当作神灵来崇拜。

赏析:
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竹子里的怪异声音仿佛是鬼魂在哀鸣,而路边的枯木则被人们视为神灵一般受到崇敬。这种描绘带有一种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的探讨。

诗句三:
亦知远役能添老,无柰高眠不救贫。

译文:
也明白远离故乡的役务会让人更加衰老,无奈的是高枕无忧并不能解决贫困问题。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远离家乡服役所带来的身心疲惫和无助感的认识。”亦知”一词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而”高眠”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隐喻,意味着尽管有所作为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无柰”则是无可奈何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整句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诗句四:
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

译文:
从这里到城里只有十里路,明天难以拥有自由自在的身体。

赏析: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距离和时间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惟十里”形象地描绘了从此处到城市之间的距离之近,而”难得自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目前状况的无奈。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赵师秀的《十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