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
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译文:
此生虚度,与蠹鱼同处;白发难收,功业纸上。
辅嗣易学,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注释:
- 秋夜偶书:秋天的晚上偶然写的一首诗。
- 谩与蠹鱼同:白白地和蛀书的蠹鱼一起度过了一生。
- 白发难收:白发难以挽回,指时光已逝,功业未成。
- 辅嗣易行:指三国时期的王弼的《周易》注,主张以简驭繁,行于世。
- 玄晖诗变:指南朝梁陈之间的诗人沈约、阴铿等人,他们改变了唐代诗歌的风格。
- 秋老虫声听不穷:秋天夜晚的虫鸣声连绵不绝,形容时间流逝的声音。
- 多少故人:许多过去的朋友。
- 天禄贵:古代称官位为天禄,富贵之人。
- 寂寞叹扬雄:感叹自己孤独而寂寞,如同汉代文人扬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的一个晚上偶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人生、功名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此生谩与蠹鱼同”直接点明了自己的人生如同蠹鱼一样,默默无闻,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接下来的句子“白发难收纸上功”则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无情,即使有所成就,也难以逆转。然而,尽管他感叹自己的一生虚度,但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辅嗣易行无汉学”指的是他学习了王弼的《周易》注,认为其简洁明了,适合世人理解。而“玄晖诗变有唐风”则是对他诗歌风格的一种评价,认为他能够改变唐代诗歌的风格,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尽管他有着深厚的学问和才华,但他却感到孤独和寂寞。“夜长灯烬挑频落”描绘了他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漫长夜晚中不断挑灯读书的情景。“秋老虫声听不穷”则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一句“多少故人天禄贵”回顾了他的老朋友们都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和财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犹将寂寞叹扬雄”则是他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感叹,如同汉代文人扬雄一样,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得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功名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寂寞的无奈。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创作和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命运。